年报季,不可忽视的财务报表的局限
财务报表是一个公司经营结果的反映,是投资人了解公司很重要的视角。那些成名的投资者,不管是巴菲特老先生还是彼得林奇,都有大量阅读财报的习惯。所以,财务报表在投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财务报表也不可能是万能的,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它只能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却不能是投资决策的全部依据。
1、账面价值是浅薄的
“浅薄”这个词,是借用了李杰老师在《股市进阶之道》里的形容。
我们之道,财务报表的数字,是财务部将公司的日常经营业务,日常记录后的体现,也是公司经营结果非常直观的反映。以资产负债表为例,报表阅读者一拿到,就知道,这个公司的账面现金有多少,存货有多少,总资产有多少;还欠多少钱,资产有多少是属于股东的。。。。等等诸如此类的数据都一目了然。
但是,我们再回到会计记录的方法,我们就会发现,报表上的账面数据跟实际价值会有很多距离。还记得今年频频闹笑话的“扇贝跑了”吗,这是典型的资产账面价值与实物价值不相符的情形。类似的还有固定资产和存货,买来的设备账面还按照20年计提折旧,可实际可能已经快要淘汰了,高价囤的原料可能都已经过期还没舍得减值。
这就是说账面价值浅薄的原因。
巴菲特老先生一直强调,要用做实业的眼光是投资公司,买公司的股票,实际是在买公司的价值。显然,这个“价值”并不是公司的账面价值。所以,在看公司的账面价值时,需要把资产放在当前的市场价值,以及当前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看资产未来能为公司带来多少经济效益流入。
比如最近被说库存积压的“拉夏贝尔”,存货在流动资产中的占比,比男装品牌海澜之家都要高一些,周转天数倒是要短一些。相比而言,女装更容易过时,女装周转需要更快,否则就会需要低价清库存 ,那存货就会不值钱。
而且,越是流动性差的资产,越需要做资产账面价值的重估。
2、报表是对过去的反映
企业的经营却是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投资既要看过去,也需要看未来,而报表数字是对过去的记录,并不能完全地展现未来的经营情况。这是财务报表的第二个局限性。
比如,我们看利润表,当期业绩表现很好,有非常好的增长,但是,这并不能表示公司在下一个期间就一定能继续维持这样的增速。东阿阿胶预计半年报业绩下滑,涪陵榨菜公布的半年报业绩增速放缓,突然的业绩变脸,让市场措手不及,但这两家公司一季度的报表,都还是表现很好,让市场很看好的。
单看报表数据,也许可以寻找到业绩拐点的蛛丝马迹,但要做出很好的判断却是很难。
类似的,资产负债表也会有同样的问题,它所反映出来的资产结构也是静态的。也许在这一个期间末,公司有很好的流动性,现在充裕,存货在资产中占比极少,周转速度很快,可下一个会计期间,它可能做出了一个新的决策,或者销售政策,从而导致了资产结构的彻底改变。比如,西部矿业在2018年年报中,对其所投资的青投集团,大幅计提减值,单这一项对长期股权投资余额的影响就是25个亿,对当期利润表的影响同样如此。
为了弥补报表的这个局限性,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将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用过去几年的数据,看业绩是不是有稳定的增长;看公司在同行业中,是居于怎样的水平。
此外,就还需要一点商业的敏感,知道体现在公司报表上的一项变化,从商业的角度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最明显的比如有新的投资决策,新的并购重组方案。
事实上,要想对未来有完全准确的预测也是不可能的,不管是“护城河”概念,还是"安全边际”概念,都是为了对不确定性有缓冲地带。
3、报表数据的水分
财务造假或者说财务欺诈,在今年的报表中,表现有点明显,相信很多投资人都已经深受其害了。这也是财务报表的第三个局限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财务造假。这大概是再多的防患于未然都不能完全避免的。
财务相对而言还是有很强的专业性,专业的审计师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证和业务抽查才能确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非财务专业的投资人单凭三张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想要发现所有可能的问题,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对于财务报表的水分,首先,可以简单了解会计核算中对“估计和假设”的运用, 大概知道哪些数字是最容易出现水分的。其次,就是对常见的欺诈手法有一些了解,比如最常见的收入欺诈,康得新的存贷比异常。
最后,可能还真是要通过反复地多看,才能形成对数字的敏感,和直觉反映。
4、总得说来
我还是坚信:报表不是万能的,没有报表是万万不能的。
知道报表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报表的局限,为更好地理解报表数据做准备,这大概才是财务报表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
而且,我越来越明显地意识到,选择公司,是一个先做定性分析,再做定量分析的过程。先看中公司赚钱的逻辑,然后再是用报表去验证公司到底好不好。所以,也可以说,报表是对已有结论做进一步确认过程。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