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贪多嚼不烂
常听人说,技多不压身,但我想要提醒年轻人的是,小心贪多嚼不烂,说得更浅白些就是会一事无成。
我年轻时,从前辈教导中学到每年拿出总所得的2%,用于投资自己,因为花自己的钱,所以我对学习的效果是非常的重视(如下图)。一方面锁定与我想要发展的职业生涯必须相关联,而且必须是近期可用,至于那些仰望而不可及的,还有那些出类拔萃但不属于职业生涯关联的,就都摆一边,因为资金预算与时间预算都不容许。

人生苦短,智力有限,所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作出选择,然后不后悔的走下去;如果天天羡慕这个、盼望那个,经常浪费时间在追求各种优秀的人,那是浪费自己的青春与时间。
可能有人说,见贤思齐,既然遇到为何不能利用时间充实一下?
人才概分两类,一是专才,另一个是通才;专才在某个领域孜孜不倦且耐得住寂寞,终有大成一日;通才则是通晓诸多学问,触类旁通。可惜,极少见到既是专才又是通才的,否则那些科学家不都变成跨国企业的经营长才?
所以,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是往通才路上走,还是选择专才的途径,如果犹豫不决就非常可能徒然浪费青春。这犹如时间管理一样,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这个24小时犹如一个罐子,你不在里面摆放大石头(目标),而往里面添加没什么色彩的白水,当然就只能浑浑噩噩一生。
以保税业务为例,涉及出口退税,牵涉资金管理,关联对外报价,与国际贸易也息息相关,也会碰触到物流业务。
专才就是特别钻研这六类的其中一种,如果你深入研究出口退税,可能就无法回答某个产品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保税好,还是一般贸易对最终的产品利润比较好;而通才虽然通晓全部,但常常不能回答微信群友出口退税操作画面的某个突发状况!
但即便是通才,也往往先探究某一类业务,搞得熟悉后,才可能因势利导的向其他领域同时发展;我很难发现有钻研资金管理的财务专才,能同时研究考古学或地理学而有心得的。
以人力资源的理论来说,你总要先打下一根钉子后,才再发展所谓的第二专才,也就是打下第二根钉子。那么什么情况下属于钉子打稳?一个最简单的判断:在这个业界能被称赞的时候,才算打下了。
(DALECHI 2020-4-13@东莞)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