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基于财务报表,看公司估值的逻辑
这两天,瑞幸咖啡刷了屏。浑水的做空报告,正式被公司承认是真的有业绩造假,金额还不小,22亿,要卖掉多少杯咖啡才有这个数。瑞幸咖啡,讲的是一个资本的故事,和估值无关,只和炒作有关。不过,即便市场中有这样不守规矩的公司在,但一个公司的真正价值,仍还是投资时必须要关注的。
公司估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说小米上市,刚开始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等机构给出的估值是800亿到940亿美元。但是在公开发售的时候,并没有预期的火爆,加大了小米上市的估值压力,最后小米IPO的定价是550亿美元。即便这样,上市首日就下跌7%,由此可见二级市场对之前的估值是不那么认可的。雷军是公司负责人,对公司数据和运营情况非常熟悉,还有专业的财务团队进行评估,即便这样,他们也没能得到一个各方都满意的估值数据,而是要在市场反复测试。
所以说,公司的估值,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我们并不能得到一个合理的准确的股票价值,而是得到一个大约的价值区间。也就是贾宁老师所说的:近似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那怎样能做到近似地正确呢?
从财务报表开始的话,有三种最常见的估值方法:
净利润是财务报表的数据,可以直接拿到 ,需要注意的是,要考虑公司未来盈利的增长和持续性。而市盈率可以参考同行业其它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如果当时市场处于相对高位或地位,则也可以参考国外成熟市场的市盈率。国内风投对公司估值,大概给的市盈率是5-8倍左右。
净资产可以从财报中直接拿到,需要关注的是资产质量,资产是否会被高估(说白了,就是报表质量,有没有水分)。而市净率也是以参考同行业平均市净率,和国外成熟市场市净率,通常会优先考虑美股。国内风投对公司估值,大概给的市净率是2-3倍左右。
前面两种估值方法是相对估值法,有市场参考标的,要更简单,现金流折现法是完全基于公司未来的现金流进行折算,从理论上说是更准确的估值方法,也是巴菲特最青睐的估值方法。但是对公司未来现金流的预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单纯从财务报表很难拿得到全面的信息,需要结合行业发展前景,经济周期,企业增长速度综合考量。能参考的是公司过去的增速和现金状况,以前未来的增速预测数据。
那如果是要估算上市公司的合理股票价值,同样可以将上市公司现有的市盈率、市净率在同行业数据、过去平均数、公司自身过去数据等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不过,不同行业的特点不同,所适合采用的估值指标也会不一样,比如周期性行业,一般会更看重市净率,而成长期的公司,如果还处在亏损阶段,那市盈率也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在私募基金的一位财务朋友曾说:财务的估值,归根结底是投资“术”的层面,理解行业,理解商业模式,看到未来,才是投资之“道”。那财务报表说白了,只是“术”的开始,之后的路还很长呢。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