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有感
2003年刚接触内审时,还很好奇,尤其是企业内审,更不知何物,疑问咋企业还要内审啊?审计更多指国家审计,事务所以咨询服务为主,也没有审计监督的那种概念和感觉。
没有系统学习过审计理论知识,在老东家见过财务审计、工程审计和业务审计,业务审计以采购为主。后期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感觉2013年前同行交流的很少,也没有专业的内审培训机构,或许有我不知道。印象中,有了微信和公众号,内审圈子才活跃起来。
各种业务群,各种公众号,分享经验,分享知识,交流学习,咨询求助。网络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内审也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内控、内审、风险、监察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好不热闹。 新鲜不过一阵,久了难免厌倦,热闹逐渐被沉寂淹没,归于平静。
内审也是个圈子,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转过来,转过去,基本上都是熟悉的面孔,听久了都差不多换汤不换药。能有多少新鲜东西啊!十几年,二十年的沉淀,也不过是些许可圈可点的经验与方法。听是一回事,用是一回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本来圈子不大,却有各种是非,有矛盾,有纷争。内审这个活不好干,监督得罪人,受组织环境和个人意识等影响。这些年,诚信反舞弊联盟兴起,对内审环境是利好。大家都在倡导诚信认真,又有信息化数据化支撑,内审的需求和发展在改变。热闹归热闹,关键在沉淀。希望繁荣后沉淀下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指引内审方向。
内审监督要基于正确的规则,认真执行,诚信履行。规则正确科学,这是内控的职能。因为人性好逸恶劳,趋利避害,就会走捷径,逾规。舞弊出错需要监督,这是内审的职能。科技进步能够规避错误,提高效率,但不能改变人性人心,监督的具体方法是查处堵,解决根本在诚信,构建不敢、不能、不想的有效机制。
合规是做对的事,内控是规则,内审是监督,还要有督察和监察。赞成孙老师的大风控思维,我们要系统地看待监督体系,不可以孤立地、片面地、断裂地看待。有些人没有方向感,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些人以独立性推脱,结果是自己被边缘化;有些人怕得罪人,想走中间。这些都不妥!监督冲突是无法回避的矛盾,增值才有价值。效果才是检验价值的唯一标准!
最简单的内审是对照制度查问题,这是本职,前提是有制度,真执行。没有规则,不执行,内审监督就成了无皮之毛,全是问题,法不责众,无从下手。深一点的内审是查出问题,有解决的能力,有改善的方法,这是增值。还有一种是全局性、系统性风控意识,有布局、规划和组织实施的能力,把合规、内控、风控、内审、监察、督察都串起来,形成PDCA管理循环。
内审是组织内的一环,既要讲独立性,也要融合一体。内审监督的本质不会变,利益冲突和矛盾斗争是监督管理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所在。监督要心存善念,治病救人,惩前毖后,利于组织。舞弊要抓,合规更要抓。一个认真执行力强的组织,小问题没有了,大问题会少。反之,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认真的态度,认真的习惯,认真的环境,认真的氛围,监督不是自己做好就行,而是引导大家内控做好。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