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一下内审的理论与实践
昨天看到一个老师在业务群内说内审要重视理论学习,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这句话站在老师的角度说没有问题,因为她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方法,有思考,有困惑,需要理论支撑,从而窥见更广阔的空间。但是我要说的是,对于很多内审人来说,尤其是内审小白们,更需要的是审计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这不矛盾,只是层次划分。
我也曾有过迷失方向的困惑,内审是什么,内审是做什么的,内审有什么用,内审的价值在哪里。也看了一些书,算是学习理论吧。客观说,有些书很好,拨云见日,有些书很差,东拼西凑,为了某种需要,确实不敢恭维。浮躁的社会,缺少务实做学问的匠人心,内审迫切需要理论实践相结合这方面的领路人。
关于理论实践,我想到了逻辑,理论,方法,实践。逻辑是最底层的,普遍适用各种场景,它揭露事物的本质规律。逻辑最简单,最重要,也最虚无。只有修炼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窥见,有些人一生不得入其门。理论是逻辑基础的释解细化,它适用于某种场景,具有指导意义。方法是理论基础上的具体,适用范围更小,更具有实操性。实践就是具体执行,或许连方法都未系统提炼总结,但不影响转化为生产力。
理论重要还是实践重要,这无异于蛋鸡孰先之争,陷则愚矣!很多人如郭橐驼种树和庖丁解牛,还有卖油翁,不知就里但得自然规律之妙,虽不知逻辑,理论,方法,但深邃精辟。赵括马谡之流,自以为熟读兵书,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保准乱套,何以?得理论之形而不得其根本也。故而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就拿会计理论来说,借贷记账法源自西方,我们之前是收付实现制,都是为了算准账,分析利弊原因,指导业务操作。别说会计,其他任何工作,不都是盘点统计分析,为了解决问题,提速增效见果。有的人钻进去走不出来,为什么要用借和贷,为什么记在这方,而忽略了最鲜活,最真实的业务。我见过很多非专业的优秀财务人员,人家就是把事理吃透了,财务处理只不过是一个科学工具。
内审也是如此,理论要学,粗知也无妨,不知也能做。区别在于有人用心,常常思考如何改善,总结经验和方法,持续提升创新开拓。实践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方法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想窥究其规律逻辑,对应理论或遇高人点拨,就会豁然开朗。也有人能够凝炼总结,独创更新,这都是大家雄才,开宗立派之人,如老子,孔子,索耶等。
内审人初入行,要学,要教,这都是基本功。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有心,异曲同工见真神。学了用,用中思,疑中学,学而思,善总结,多交流。理论源于实践,前人贤能总结之,学习少走弯路。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实践对照理论,悟了,透了,才会爆发核聚变。逻辑是简洁的,一般人不懂用不上,理论消化也需要功力,最实用的是方法,适用众人。
关于理论和实践,我认为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宜。合适的人,到了那个火候,水到渠成。有的人给他现成的,有的人给他方法,有的人讲讲理论,有的人可以谈逻辑。对于学习者来说,饭要一口口吃,这就如同练武,一看潜力悟性,二在勤勉躬行。功夫到了,机缘巧合,门洞开,见江湖,见天地,见自己。有的人也许一生都见不到自己,但仍然能服务社会做贡献有价值。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