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学习思维进阶之路
郭德纲曾过说:“与其他艺术门类不一样,别的艺术门类是先爬台阶,然后才能看见门,相声门槛低,随便什么人都能进门,进了门一看,嚯,那么高的台阶!” 我说:“与其他专业不同,别的专业是先考到一个证或者资格,然后就可以看见门了,会计门槛低,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门,但是真要对此有深入研究,里面的台阶可能也会比较高”。
实务中很多人对于财税实务的理解,更多的是限于操作层面:比如如何开票,如何填写报表,如何操作做账软件。这些都是操作性的东西,实务中多数人认为实务就是这些。也就是反正我会做这些操作了,就高枕无忧了,就是实务派了。要是哪个人说给他/她谈什么财税思维,财税思考,财税理论背后的原因。他/她就认为那个人是理论派。
此处笔者想争论什么是理论派什么是实战派,笔者想一个问题,俗语说“知其然而只是所以然”,这句话在财税中,我们到底有思考过没? 考试我们学会了税怎么算,公式怎么背,财税培训,我们收获了一堆新政策以及培训老师的解读。但是我们是否思考过,财税背后的逻辑以及背后的问题呢?
以下笔记以个人浅见,谈一下个人思考,权当抛砖引玉石。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账房先生可能被智能系统所取代。个人觉得,财税基本上可以分为计算,分析,决策三部分。计算部分肯定会被计算机代替,分析部分也会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会有一部分分析职能会被机器代替。第三部分的决策部分,是财税人未来的核心竞争能力,这部分是不可能被机器取代的部分。而这决策部分最大的是基于所谓的“大数据”前提下进行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以财务数据来说话了,这个财务决策的大数据,个人觉得更多的是业务与财务融合的大数据,也就是财务人是站在公司整体视角,以管理者的身份,以拥有业务的熟悉和财务的专业双角度的观察,来做决策。此时再也不是以会计论会计了,也不是以税法论税法了。其决策背后就是人决胜机器的财税思考,也是财税人跑赢机器的可能。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