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英参训有感(八)
紧张、充实、和谐、友善的英伦培训戛然而止了,明天将打道回府了。由于30日要马不停蹄奔赴敦煌参加旭辉集团的代号为“旭辉戈6”的沙漠徒步行动,还是趁热打铁把此次2019国家会计学院骨干教师培训团的英伦之行做一小结,以期对业内同行和青年学子能够有所帮助。
受英语听力所限,培训期间所获信息基本来自于中文翻译,培训期间的翻译工作几乎都是由94年出生的优秀才女承担的,在此向刘思琦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与其他团友相比,本人获取的信息量无疑要大大折扣,但留存在记忆中的讯息也同样是最重要和宝贵的。
为期三周的培训有三分之二是在曼大进行了,曼大的培训基本上是以讲座方式进行的。讲座的内容涉及到对国际知名会计和财务期刊的简要介绍、重要会计和财务文献概览、演讲者个人发表文章的分享、国际知名会计财务和会计期刊的审稿规则介绍和审稿心理描述、与审稿人沟通的经验分享,相信这部分内容对于外语听说能力超强的大部分团友均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期待团友中能够尽早有喜报传来!
个人的总体感受是,目前国际知名会计和财务期刊推崇的还是实证研究,但仅仅掌握实证研究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下大力气老老实实通读重要文献,就很难找到话题和切入点,类似CEO的头发颜色、脸型、自恋倾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等近乎调侃的题目,也许是学者们通读文献后的敏锐或无奈选择!听课中了解到,讲述中国故事、启用中国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往往不具有比较优势,中国籍学者独立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的难度就会更大,先寻求团队合作可能是明智之举,当然前提是年轻学者要尽力争取走出来的机会,此外关注国际知名会计行业组织的官网资讯也很必要和重要。据演讲中的学术大牛判断,能够寻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是非常难得和幸运的,他用一幅三个忙人行走到悬崖边上的漫画告诫“初来乍到”者,合作绝非“三个臭皮匠”之举。当然,演讲者中也不乏崇尚规范研究的学者,该类学者的观点是,实证研究的问题在于人们通常没有对研究者所提出假设的科学合理性做出评判和论证。
除了研究方法论方面的交流外, 在曼大交流话题还涉及到公司治理、社会审计、公司金融、企业并购、PPP模式等,演讲者基本上将研究的视野聚焦在各自研究对象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的描述与分析之上,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研究者的社会责任感。
培训的第二周移师到伦敦进行,培训团分别拜访了CIMA、AA、ICAEW,尽管英国会计行业的这三大组织各有其受众和使命,但他们均把交流的视野聚焦在会计职业(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至上,思考和展望也同样建立在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大数据)的大背景之上,他们一直认为,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可视化是未来会计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是数字化时代会计行业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能够扮演重要角色的难得机会。就审计行业而言,在ABCD的合力推动,会促使审计行业以更低的执业成本来大大提高对重大审计风险领域和事项识别的效率和准确率;对会计行业而言,借助ABCD的合力,能够促使会计行业通过业财融合助力企业的价值创造。
尽管区块链技术被成功运用于诸多交易事项,并大大提升了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但区块链技术究竟如何运用于会计领域尚未出现可供参考和模仿的现实案例。笔者个人的观点是,尽管区块链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在诸多领域开始发挥积极作用,但在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记账规则等基本前提尚未做出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区块链技术真正替代现有账务处理技术并得到全社会层面的利益相关者的认知与认可尚需时日。
在伦敦期间,代表团还拜访参观了牛津和剑桥大学,团友们切身感受到了没有围墙的世界知名学府的厚重历史和人文情怀。
最后必须一提的是,为期三周的培训,团友们相处和睦、快乐多多,这主要得益于团长刘勤教授宽严相济、公开透明的团规团纪,得益于政委谢龙处长与团友们的快速融合,当然也得益于团友们相互包容与无私互助。
总之,社会层面的技术革命与进步必将推动社会组织和整个社会的运行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必将重塑各行行业业的游戏规则和行为规范。在每个人所选择的现实职业规则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之前,未雨绸缪是智者的必然选择!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