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英参训有感(四):有立场不等于有主张
参训的第八个主题是“审计与、公司治理及企业社会责任”,主讲人为印度籍黑人副教授Javed Siddiqui。见到课表上的这个主题,相信所有参训人员在头脑中均会有或多或少的认知与判断。
演讲者的授课方式别具一格,开始便问道:“提到公司治理,你能想到的是基于什么理论?”,团友秒答出是委托代理理论,也许是团友的神速配合,使演讲者对受众有了大致的认知和了解,致使整个讲座过程以询问或质疑的方式来进行的:见到曼大开学时满大街都是人,你的感觉舒服吗?公司破产时,高管人员所获取的薪酬远高于低职级人员 ,这种现象合理吗?曼城的球员文化程度通常不高,但能够获取数额极高的薪水,这合理吗?曼大收取高额的学费,这合理吗?世界500强的公司,造成非洲河流的严重污染 ,这合理吗?你们为什么来英国参加培训,为什么不在宾馆里睡觉,而是来教室里听课?你头痛时去看医生,为什么医生明明知道你头痛却非要给你讲出那么多复杂的原因?为什么账务处理时一定要用到“借”记这个符号?世界银行给发展中国家贷款,要求受援国必须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这合理吗?演讲者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可不是自问自答,而是要求或期待受众要给予回答的!
面对这种没完没了的发问式讲座,尤其是有些似乎毫不相关的奇葩问题,大多数团友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太适应,好在有英语听力超强、思维能力超级活跃的团友的耐心配合,才使得一天的培训现场倒也“相安无事”。
其实,从专业角度而言,主讲人借助审计丑闻或审计失败案例、同时结合对非执行董事产生过程非公平性的质疑,对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彻底的否定。
在彻底否定委托代理理论的同时,主讲人比较青睐的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即与公司有利害关益的相关各方均应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来。演讲者同时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展示其如何处理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最终体现方式,但该类报告在实践中并非要求企业强制性披露,披露该报告的企业通常会另有所图,审计师通常也没有能力对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笔者个人的观察,主讲者虽然没有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彻底否定,但对社会责任报告却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综观整个讲座,除了发问、否定或质疑外,演讲者并未直接阐明其个人的观点或主张。作为一名听众,个人感觉该演讲从形式到内容都不能算是很成功的!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