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有何共性与特性
有着开放基础、产业基础和运输条件的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税收政策既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国内外投资者需充分了解临港新片区的税收政策,关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特点,加强日常税务管理,有效规避税务风险,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共性:具有“境内关外”特点【1】
和其他特殊监管区域一样,临港新片区具有“境内关外”的突出共性。
临港新片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样,是货物进出国外与国内的一个特殊区域,属“境内关外”。区内企业可进行制造、加工、装配和对外贸易业务活动,货物进入区域可不缴纳关税、增值税,同时不受配额限制,并可无限期地储存经济自由化特征。进入区域的行业、各个企业享有充分的经济自由,包括:自由进出的航运运输、港口的自由进出管理、自由交易的贸易体制、自由化的货币金融制度、自由流动的货物和人员管理以及自由投资经营等。
从整体上来说,临港新片区具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多功能特征。临港新片区拥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所具备的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增值服务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涉及监管通关、物流监控、统计分析以及技术保障等业务,并且更加具有便捷操作、便利通关的优越性。
与此同时,临港新片区享受综合性的特殊政策优惠。除享有境外入区保税、区外入区退税、区内出区征税、区内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税收优惠外,临港新片区还实行外资投资政策、金融外汇结算政策、股利汇出政策及出入境政策等特殊政策,是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
特性:服务贸易自由化【2】
临港新片区在具有一般海关监管区域共性的同时,兼具文化服务、技术产品、信息通讯、医疗健康等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以及跨境电商服务模式,在出口货物劳务之外,又体现出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特性。
以综合保税区功能特性为基础,是临港新片区的突出特色之一。临港新片区设立物理围网区域,建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的重要载体,在全面实施综合保税区政策的基础上,取消了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以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对境外抵离物理围网区域的货物,以安全监管为主,提高口岸监管服务效率,增强国际中转集拼枢纽功能。例如,境外货物一体化通关、一窗式办理相关业务等措施,将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监管模式发挥到极致。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提到,要扩大视同出口、实行退税的范围。在确保有效监管、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境内制造船舶在“中国洋山港”登记从事国际运输的,视同出口,给予出口退税。进一步完善启运港退税相关政策,优化监管流程。也就是说,从启运港试点城市启运至临港新片区的货物,离港视同出境,执行出口退税政策,促使出口企业加快退税进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关注:税务管理新风险【3】
临港新片区企业,在享受更具竞争力的税收优惠过程中,还需关注税务风险的管理。
出口骗税和违规操作风险,是企业最需关注的风险。临港新片区内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现有规定的范围内,规范、合理地操作对外出口贸易,规避涉税风险,提高风险预警系数。
考虑到世界经济发展情况,企业需要预防汇率变动风险。笔者建议相关企业,为防范外币收汇汇率变化增加财务成本,可以积极采用人民币结汇方式。同时,尽量缩短与国外客户签订合同的结汇时间,防止逾期收汇情况的发生。
实务中,逾期申报出口退税风险也不少见。临港新片区内企业需注意,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至次年4月30日之前的征期内,及时申报退税。同时,处理好生产企业收购视同自产产品、取消出口退税率、出口免税及启运港退税核销货物的税收关系,及时加注标识码,以区分与一般贸易出口货物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