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法律毕业2家四大6年工作经历后,他转身某企业财务负责人,打破舒适区后的收获是?

雷哥老吕 / 2019-06-23
文字 正常
  • 标签:
  • 职场故事
  • 职业规划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方向决定了努力的价值。如果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才有明确的努力目标。

    因为工作关系,近期雷哥走访了不少在信息化领里领先的企业,也与一些业界专家有所交流,对虽非在企业工作的雷哥来说,震撼。由此联想到一些社群的分享,大家对信息化有不同的见解,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做”的和“想”的人很难在同一个频道沟通。职场专访也是如此,希望尽量剖析主人公的职业发展脉络、梳理的经验,让更多的会计人发现,原来会计人的发展还有这种可能,用现实来代替自己的想象。

    一、经历:不是山与还是山

    人在年轻的时候有两个转折点,一个是上大学选专业,似乎更多是凭感觉去选的,一个是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凭感觉与运气的成分,但这就一定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职业发展途径。Eric所在学校据说是上海四大校友来源最多的,一代代的的传承、一个个的传说,让Eric在毕业时选择了四大并顺利的入职。

    尽管辅修了工商管理,但一接触审计时Eric做的是机械的工作,他接触的主要是企业中做了多年记账工作的会计,工作就是检查他们账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这个过程自己开始摸索什么是会计什么是审计。第一个阶段,他觉得财务主要就是做好报表,把企业的日常活动准确的记录下来就可以了,觉得财会主要是事后的记录。

    随着审计经验的增加,和企业管理会计的接触逐渐增多。Eric开始做交易并购咨询,从战略、运营管理风险防范、资金、税收筹划等角度重新审视了财会这个行业,明白了财务并不仅仅是做好事后的记录工作,也不仅仅是把数字记录准确就可以了。财会更多的是从量化的角度支撑公司。比如说制定公司战略的时候,财务人员就可以根据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做出对不同战略的量化分析;再比如建立一套良好的财务流程,对于企业风险的防范将起到积极,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作用。

    后来Eric从事务所到了企业里,进一步觉得好的财务人员应当是一个通才,不求专业深度要多深,但是很多事情都要有所了解。比如说,化工品和药品行业的财会人员,如果对繁杂的专业术语和产品特性不熟悉,很难对不同产品的周转率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再比如说,如果对于国外银行业的体系不了解,在做境外融资的时候就不了解银团贷款的特点,合理利率水平,常见条款的设置,哪些行业惯例等。

    从看山是山,到不是山,到还是山,Eric感慨的是随着自己经历和所处职位的变化,对会计越来越有新的认识,也想到假如他一直做审计一个岗位,或许就困在这个认知框框里出不来了。

    二、有效:学习来自实践

    事务所是知识服务机构,每个岗位都保持知识更新的习惯。Eric印象最深刻是遇到的一个高级经理,他对于专业知识和行业知识的有超乎异常的学习热情。审计行业的忙季是很折磨人的,每天工作到凌晨1、2点是家常便饭,通宵工作也不算罕见。在这个情况下,这个高级经理每天回家以后,都保持了读专业书籍或者财经类报纸的习惯,而且坚持了十几年。会计准则每年都会发生变化,有时候还是颠覆性的变化,他总是能第一时间掌握变化。金融行业的热点信息,他也能第一时间知道。没有惊天动地的行为,但点滴的知识积累持之以恒,成就了行业里的专家。

    对于跨专业的Eric来说,需要从零开始来缩短与同事的专业差距。他首先是从实践中学经验。比如ODI申报,查了无数资料和法规,不如自己走一遍来的清楚。其次是会计师行业协会的后续教育。Eric是CPA也是澳洲CPA,定期都会有后续教育的课程和讲座,此外每月还有协会发的会员杂志,介绍最新的会计行业动态、市场动态、深度经济新闻等,他都会认真阅读。第三是自我提升。Eric在工作中会接触很多新的东西,比如AI,大数据,智能制造,健康云,新药研发等,他不希望这些是熟悉的陌生词,会选择在空余时间会通过网上搜索、到图书馆查找入门数据等方式深入学习。

    提到为什么选择澳洲CPA证书,而不是其它更为人知的证书。Eric在工作中逐渐接触了很多澳洲项目,意识到需要补充国际会计的知识。 在复习中他发现澳洲CPA强调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从实务的角度建立了会计、管理、战略的知识体系。他认为知识体系很重要,因为具体的知识点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准则的变化、商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但是知识框架和体系,以及思维,是可以沿用很长时间的。

    自己知识面广了和阅历丰富了,Erci就喜欢“胡思乱想”,寻找一些普遍的规律。他曾偶然的机会接触了一个类似于财务尽职调查项目,主要任务还是做审计,就是核实历史数据的真实性。但是在分析数据的时候,会更多的从经营上切入,如对直营和加盟两种业务形态,分别分析了收入、毛利、回款情况、返点率、销售人工成本率等等。Eric有了一个清晰的感觉,其实财务不是每天盯着枯燥的数字,而且从理解业务的角度出发,把每一个数字背后的业务逻辑都挖出来,这个才是有意思的地方。他在那个时候意识到,业务+财务的组合才是有价值的。

    如果说之前是低头学习专业知识,经历了抬头看路与思考后,Eric对自己的长期规划逐渐清晰了起来,以财务功底为基础,基于对某个行业的深度理解,把自己转变成一个业务+财务的复合型人才,这种能力也不会被所谓的“大智移云”所替代。

    三、习惯:那些沉淀下来的定式

    为什么管理实践无法复制,因为是在一次次试错中总结与调整的产物,有独特性,而人的能力也是如此,做过、思考、调整、实践、沉淀后,留下的就是适合自己的习惯。Eric做事情的时候,尤其是那种难度较高,或者耗时耗力的工作的时候,他会找一个会议室,尽量减少被人突然打断的可能性,同时尽量远离手机、邮箱等容易出现突然情况的东西。因为人的注意力被打断以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当走了很远之后有时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所以需要偶尔停留等一下灵魂。Eric定期会回顾和思考最近发生的事情,哪些做的好,哪些还可以改进;此外,他会重新审视短期和长期的目标,看看自己有没有朝着目标前进。这样会让自己有清晰的行动方向。Eric觉得这个是良性循环,像PDCA循环一样,有清晰的目标后生活和工作就有动力,有了动力做事情,就更加留意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是否应该有更大的目标。

    有的事情,当我们在未经历前感觉如同大山,是对未知的恐惧,经历后感觉云淡风轻,是对已知的把握,在职场里转型也是如此。Eric职业的前几年都是在做审计,其实做的也还算是得心应手,也算是处在了舒适区,在四大里有清晰的发展路径。在决定是否往投资金融方面转型的时候,Eric也犹豫过,因为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领。后来和很多人聊了后,逐渐对投资、金融领域有了比较明确的概念,知道挑战在哪里,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等之后,他决定还是做出尝试,年轻时不做几件勇气驱动的事,似乎就枉青春了。

    如果说访谈里哪个问题最有价值,雷哥认为是“假如职场重新来过”,因为这代表着主人公对过往的遗憾的总结,代价是光阴。如果职场重新来过,Eric会尽早选定1-2个喜欢的行业(比如医学和教育学),可能会去读个书,系统化的掌握深层次的知识。他觉得单纯的财务背景,在很多行业里,发展是有瓶颈的,也是很容易被替代的。

    主人公寄语

    如果决定了考证,那一定是越早考出来越好。工作的前几年,承担的工作职责相对少一些,也没有家庭压力,复习的时候牵绊的事情会少很多。

    方向决定了努力的价值。如果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才有明确的努力目标。否则很容易陷入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情况,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职业生涯是没有变化的。

    作者
    • 雷哥老吕 希望记录普通会计人的职业发展历程 微信公号kjgushi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n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