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率性而为”的一次次换工作,5年前是因为工作太安逸轻松而离职,5年后是因为工作安逸轻松才选择
受访者:LY
性别:女
所在城市:上海
工作年限:15年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生活和岁月就是个魔术师,最擅长的是把人心磨炼的坚韧和平淡;如果说年轻时希望飞的高飞的快,十几年后则是希望飞的稳。自我评价内向、随性、叛逆的LY,十几年的职业经历里,多次换工作都是说走就走没一点留恋,如今则希望开始过平淡的生活了。
一、每份工作不超过三年,跨界跨的有点大
LY1999年为了自由来到上海找工作,做过很多行业比如卖电脑硬件的公司、医疗器械公司、小事务所的代理记账部门,从出纳、审费用、到会计,每份工作不超过3年;跳槽太多了,原因也有很多,基本上都是觉得开始重复事项了,再也没什么发展空间了,觉得最坏的结果可以承担,就会选择跳槽。
我个性里不喜欢条条框框,LY在刚开始工作时做账都是没有人教,全凭自己摸索,培养了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思维,就一个简单的逻辑-只要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尽管工作很顺利,LY内心总是觉得财务工作很无聊,整天跟数字打交道,还有那么多死板的条条框框;虽然尝试着去喜欢会计,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LY偶尔看到一本纪实摄影书《你好,孩子》,用照片记录了很多底层孩子的故事,有艾滋病患者的孩子,有留守儿童,有小琴童等等,这些触手可及的案例让LY内心深有触动,她觉得自己的力量虽小,但是可以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后来跟朋友创办了一个公益组织,也开始接触NGO。后来参加了NGO的培训后,非常喜欢这种培训的氛围,在做了2-3年NGO,选择去到一家给大学生做职业教育培训的机构做了快3年的培训师。
LY感觉最有成就的一件事发生在做培训师的阶段。当时她带一个培训班有17个人,都是大二大三的学生。在一堂销售课上,每个小组要把一本普通的书在规定的两天内卖出去,而且要溢价销售。LY给自己的班订了两个目标,1、有一个小组拿到总共三个比赛班的冠军。2、人一个都不能少,书一本都不能剩。如果说第一个目标还是容易的话,第二个目标真心不容易,她看到学员写的总结时感动到落泪了,是他们拼尽全力去完成了这个目标。给自己的启示是: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去实现它,有时就这么简单。
二、转折点发生在有了孩子后
2011年LY生孩子在家做了一年的全职妈妈,除了照顾孩子,就好不设限的想未来的发展。考虑到孩子的因素,培训师这个工作不管从时间上、个性和能力上都已经不再适合她了,只能重新走回财务这条路。
LY先是去了一家物业性质公司做总账,一年半以后觉得太安逸了,业务过于简单,基本没发展空间,就跳去了一家广告公司做财务主管。
广告公司因为不是总部而是线下执行公司,公司管理也偏松散,人员分布也分散,不仅有管理漏洞,还存在税务风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LY和业务部门核对了五六轮才把账目核对清楚,在这个过程过业务部门也感觉到这个问题很麻烦,在取得支持后LY就借机出台了相关规范化的管理措施,这时候业务部门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认为这些奖惩措施确实也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所以后续执行起来就容易很多,执行的效果也相当不错,业务部门也就认可财务的作用了。这件事给LY的启发是跨部门合作就是你想要做的事情一定也是他们想要做的,能解决他们痛点的,这样阻力最小。
因为LY跟总部财务总监居于两个城市,由于沟通的不顺畅,两个人合作的并不是很开心。而财务总监新招的一个人,有个不好的习惯是打小报告,并被LY直接发现了。公司领导知道此事后安排财务总监和LY一起去参加一个培训,希望他俩面对面沟通后达成共识。LY想反正已经这样不尴不尬了,不如放下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去跟财务总监开诚布公的沟通一次,效果好自然是大家希望看到的,效果不好也不在意再跳一次了。当然迎接了一个好的结果,通过坦率长谈解开了一个关系的结。给LY另一个启发是工作中双赢才是赢。
因为偶然结识了中国会计视野网,LY一发不可收拾的一看就是一天,看到同行们的职业发展经历,看到大家讨论的各专业话题,她觉得这么多年一直在小公司混,一定要找一个大一点的平台,先是去了家房地产企业,后机缘巧合被前领导挖到了现在的公司担任财务经理。
5年前是因为工作太安逸轻松而离职,5年后是因为工作安逸轻松才选择。
三、那些让时光改变的观点
LY个性里不喜欢条条框框,之前频繁换工作也是这个想法作怪的。现在她觉得条条款款看出于什么角度,要知道条条框框背后是为什么?如果是出于内控管理的需要那是必要的,如果只是习惯问题而这样操作那是没必要的。
LY以前认为财务就是管好钱,记好账,不出错就好;现在觉得财务是全能接盘侠,别人不知道的你都要知道;一件事情别人可以只从自己角度出发,财务要考虑全局;别人干不了的事,财务也要能做。
LY曾事后接手了一个100多亿项目的土地清算,因为介入晚感觉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但一个个硬骨头啃完,当时觉得挺有成就感。因为觉得事先的筹划和规划对事后的影响是直接的,财务的区别就在你是事情做在前面,还是做在后面,效果截然不同。
LY最欣赏的就是把她挖过来的现在的上司,她跟着现在的老板有20多年,也非常受老板的器重,用老板的话来说就是她的好姐妹。上司曾经跟LY说过一句话让她铭刻在心:一定要理解老板的思维。她的理解是要懂老板的思路,能用老板的思维方式去做事,这也是为什么几十年老板都离不开上司。相对照自己的一年不和就离开,确实还是欠思考的。
LY做培训师时学习到逻辑严密的表达能力让她感觉十分受益。讲事情的思路,适用于各种场合。她觉得STARE Model觉得很实用,在做汇报、写工作小结都用这个思路。S——背景,强调其中的困难是什么;T——目标,你要做到什么;A——行动,你采取了哪些行动;R——结果,事情的结果如何;E——影响,这件事产生的影响是什么。STARE model 其实就是讲故事的思路,让别人知道你要讲什么。未必是要说服别人,因为很多财务人员不太会表达,别人听不到重点是什么,挺吃亏的。这样做让对方心理上能够步步接受你的诉求,这也是LY自学心理学的收获。
如今LY大多数时间都用在陪二年级女儿的学习上,有时想想自己都没什么业余爱好,也是挺无奈的事。她在想尽力抽出时间来,去学国画,让自己长时间的聚焦一件事。
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经历,LY对同行的建议是: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是值得的,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哪怕是走过的弯路,有一天也会发挥它的价值。最没必要的是沉浸在之前的懊恼悔恨里,迷失了过往也耽误了未来时光。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束缚了ta的心量,当一个人对行业了解的多了视野开拓了,才会建立更强的目标有更充足的动力。
在之前多年的交流中,雷哥对LY的印象一直是努力好学、温柔贤惠、贤妻良母型的,没想到还曾有这么丰富的职业经历和跨度大的心理转换。现在LY平和的心态、积极的内省和清晰的追求,已经重塑了一个全新的自己。这种自我调整的力量,其实基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就等着合适的外因来唤醒,比如一次课、一个朋友的经历、一个新认识的人、一个新的微信公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