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的矛盾
审计监督,不可回避的是和被监督者的矛盾冲突,这很正常,在所难免。谁也不想被监督,尤其是被指出问题,甚至可能要被追究责任,利益名誉受损。不管监督者如何说,被监督者都认为是找茬、故意和自己过不去。只是有些人表现的温和,有些人表现的激烈,但99%的都会有意见,抵触和反感,这是现实。不这样就不正常了!
那些说欣然接受的要么是伪君子,要么是真胸怀,一般是前者多,后者少。多数人是对监督表现出抵触和反感,好一点的不漏声色,差一点的溢于言表,极少数的会直面冲突。监督本来是对事不对人,它是一种体制,基于人性和现实。只是,毕竟行为是人的行为,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于是矛盾就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管监督者和被监督者怎么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认识和判定,所有的判断、决策和行为,都是人的主观意识,最终还是归结到人际关系上来。
监督者认为,我这是工作,自认为是客观公允的,但被监督者则不这样认为,他会想,你为什么不查别人,偏偏查我?为什么查我这么认真,细致,深入,是不是对别人不这样,而是故意假道而行,公报私仇,和我过不去。或者是和其他人的监督行为对比,人家不是这样的,走走过场,意思下就是,并没有如此冷面、薄情和较真。正是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期待,于是才会生出不同的理解,认知和误会。
谁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听赞颂的话,谁也希望被认可,肯定,信任;反之,谁也不想听批评的话,听指责的话,谁也不想被否定,被质疑,审问。不管是有问题被怀疑审问,还是别人例行公事,程序性询问。监督所作的就是对照规则和标准核验,据以发表独立性意见。你做的符合规则标准,就确认,你做的违规不达标,就否认。那些被否认者则会想,是不是别人也不合规,被开了绿灯,而自己被黑了。甚至对那些合规的也质疑,肯定其疏通作弊了,不可能合规。
正是有众多的违规舞弊被纵容,违规舞弊者又心知肚明,因此他才不相信自己以外的人没事。基于此,他对自己身上的公正处理不认可,而是攀比那些和自己一样,比自己重的人逍遥法外,这就不公平。监督唯有公信二字才能支撑起正道直行!世人为何敬佩包拯?仅凭斩杀包勉,斩杀陈世美就是了不起的行为。一个是至亲,一个是权贵,多大的压力,明镜高悬就是把自己暴晒在阳光下,无欲无私。
监督不要奢望大家都理解和支持,所有被监督者都是抵触的,只是组织明白其存在的必要性,才逆向而行,捍卫公义真理。监督就是斗争,就是维护组织大局和全局,它是组织的根本利益,必须得到决策者的鼎力支持,否则监督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一个理性健康的组织,一定懂得管理,授权,监督的协同意义,法、情、理,促成组织目标的实现和落地。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