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话采购
十五年的内审经历,接触最多的是采购,而在一个组织中,采购的位置又是最尴尬的。虽说现在管理者已经意识到,采购运作好了,也能带来效益,但终究是停留在嘴上的多,落实到行动的少。大部分组织,还是像防贼一样防着采购人员,怕拿好处,吃回扣,里外沟通,被贴上了特殊的标签。
信,太难了!就像反腐,为啥尴尬?屡禁不止,前仆后继,是规则不明吗?是执法不严吗?各种原因交织。人性,人心,犯罪成本,社会环境,监督查处等,都会影响到腐败的土壤。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同样,采购所处的位置和手中有权利的官员是一样的,因为有利益,有资源,就会有机会。机会面前,人心就各不同,故而说防不胜防。
单位从最初的申报比价,供应商管理,线上平台,再到把引进新客户,替代单一供应商,纳入有关人员的绩效考核,近期已经开始效果显现。就拿**为例,之前我就建议,重要的,关键的,选择**的;次要的,维修的,选择**中小型中优秀的,以形成制衡和对比,但一直未付诸行动。究其原因,一个是**的和其他厂家确实有差异,技术和业务都不愿意冒险;二是老客户熟悉了,碍于面子不好意思;三是新客户来了效率低,适应难,阻力大。三者叠加,几乎抹杀了新客户进入的渠道。
这次平台招标,选择了**一家新客户,业务和技术考察评估认可。这次为什么行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单一客户替代,技术和业务都设置了严厉的奖惩考核,迫使积极面对,积极引入。以前是保守排斥,现在是尽量考虑,一反一正,天壤之别。从此后,吐旧纳新的大门敞开,老客户会受到巨大冲击。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否认老客户曾经为组织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大家都是做企业,共同发展,一起进步,相互匹配是最高法则。优秀的留下来,靠的是实力和潜力,劣质的淘汰掉,那是对大家的负责。没有什么常青树,也没有什么老黄历,选择是双向的,选择合适的,优秀的,互利共赢的。
采购要营造公平和服务的氛围,说教无用,需要管理手段。长期以来,对待供应商的态度是傲慢的,歧视的,强势的,这些都需要改善。合作是互利共赢,需求和共赢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曾经,物流也是剑拔弩张,现在好多了,为什么?领导重视,组织倾斜。一方面,重合同,守信誉,保障付款。一方面,引客户,调结构,控制成本。采购也要走这条路,要讲诚信,重合同,按合同付款;一方面,做服务,引客户,成本合理。
绩效政策能够改善现状,但不要奢望根除弊端, 还是那句话,人心在那里,本质在那里。业务是一个复杂错综的过程,管理手段不可能无死角,全覆盖,只要有监管不到的地方,就会有营私舞弊,就会有投机取巧,就会有利益交易,就会有腐败矛盾。这个有不是指全部,是基于人性自私和贪婪考虑的,无可厚非。即使如此,做比不做好,做深比做浅好,做细比做粗好,优秀和平庸的差距,就在于认识到并认真去做,平凡也将孕育出伟大。
内审如果只停留在差错纠弊,那是比较浅的层面,更高的层面是融入管理。我们要思考组织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存在,症结在哪里,如何疏导和纠正,什么样的方法有效。世上没有万能钥匙,解开一个结,会有新的矛盾产生。我们又要循环上述解决问题的逻辑,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管理要归结到人性本源上来,因势利导,堵疏结合,张弛有度,力求最佳。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