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支出75%加计扣除背后,实体经济敢投入研发吗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聚焦减税降费,在确保全年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1.1万亿元以上的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对已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1130亿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
毫无疑问,由于研发支出加计扣除只能在汇算清缴时享受,而2018年的汇算清缴期限在2019年5月31日前,因此一般企业将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样在2018年获得加计扣除75%的优惠政策。
加计扣除和此前的500万元以下设备器具一次性扣除是有原则区分的,加计扣除是国家白给你一笔钱,而一次性扣除则是递延性纳税,前面调减后面调增。
总的而言,正如央妈和财爸的争吵,央妈怪财爸的赤字率不高,不是积极财政政策,这次国务院会议安排了专项债券,赤字率有望提升,同时经济萧条需要一定的时间,明年2019年的减税政策应当持续发力,明年增值税的16%税率继续下降应当是大概率事件,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5000块月均,我看也可能往上提一点作为落实国务院要求的举措。
财政已经很尽力了,小型微利企业减按10%的标准从30万直线提到100万,购买固资一次性扣除从5000元直接提到500万元,小规模纳税人门槛从50、80万直线提到500万,不可谓不拼命,但当年中国实体经济之不景气,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趋大,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当做产品不如卖楼赚钱时,谁还去做实体呢?地产绑架看来确实要命。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