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而浦碰到了什么事?年报涉嫌虚假记载被证监会调查
一 四份公函
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惠而浦,600983.sh)在5月4日发布《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通知书的公告》,该公告称“2018年5月3日,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通知书》(皖证调查字2018014号)。因公司披露的2015年年度报告、2016年年度报告涉嫌虚假记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公司实施立案调查。”
这是该公司第四次收到因2015和2016年财报问题收到相关机构的公函。第三次是2017年12月8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监管局的《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书》。第二次是2017年10月20日公司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一部发来的《关于对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前期会计差错更正事项的监管工作函》。第一次是2017年7月28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下发的《关于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差错事项的监管工作函》。
二 相关的会计差错
这四份公函都是源自在2017年7月惠而浦的自查。该自查发现惠而浦的销售折扣计提和销售收入方面在2015及2016年度存在会计差错,公司管理层初步估计该等差错金额约为人民币2.5-3亿元。该公司在7月27日的公告称:公司管理层将聘请具有执业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展进一步调查,核实并确定会计差错金额,并就该会计差错对以前年度财务数据的影响进行评估。
公司完成自查后于2017年10月16日发布了《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主要数据如下:
公司董事会和公司管理层认为会计差错的性质和原因包括:
1.销售折扣及销售费用
在2015年度和2016年度中,存在销售折扣的少记、迟记和计提不足,原因包括不当行为及缺乏遵守相关操作流程的意识和注意。
其中包括:制作与销售折扣流程相关的与事实不符的调节表;在公司营销流程中设置内部额度,导致该部分销售折扣少记;部分销售折扣未能被适当记录或计提;公司未能及时与部分客户进行对账等。
除上述之外,由于本部分业务相关流程的低效和部分内控的失效还导致少记2015年度和2016年度与电商平台业务相关的销售费用的会计差错。
2. 收入确认
公司销售、营销财务和物流部门部分员工存在违反会计政策及相关公司政策,导致公司存在产品尚未发货即确认销售收入的情形,该行为导致相关财年存在多记收入的情况;亦存在销售收入跨期确认,导致收入确认不准确的情况。公司部分管理人员知晓上述行为,至少反应了公司部分管理人员在监督和阻止该等问题的发生方面存在失察。
3. 库存商品成本结转
除销售折扣和收入确认问题之外,由于在2016年第一季度公司库存成本结转发生电脑系统故障,相关调整分录未及时冲销,导致已售产品的营业成本存在少记的情况。
根据上述情况,公司已采取并将进一步实施整改措施,包括对涉及不当行为的人员采取人事处分,强化与销售折扣和收入确认相关的政策和流程的执行力度,提升管理和监控的有效性,确保良好的企业内控环境,以杜绝今后再次出现该等问题。
3 相关的会计和审计情况
2015年4月24日,惠而浦发公告变更会计所,从华普天健变更为安永华明,收费降低了5万元。公司公告并未说明变更会计所的理由,在2015年报中,有如下一句话“2015年是公司与惠而浦战略合作的第一年,为统一全球审计主体,……聘请安永华明”。上述会计差错发生的时期的会计所均为安永华明审计。
历年的会计人员和审计情况如下表:
2017年10月13日,安永华明就纠错后2016年财报重新出具了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不变。
同日,安永华明还出具了《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专项报告》。
2017年报,安永华明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审计费用为145万元,比较上一年度多了40万元,不知是年报审计收费提高,还是因为专项审计有额外收费。另收内控审计仍为25万元。
4 其他
惠而浦9月19日公告在9月18日收到公司总裁金友华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金友华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其担任的本公司总裁的职务。金友华先生辞去公司总裁职务后,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2016年7月4日公司召开了2016年第三次临时董事会,全体董事一致同意选举金友华先生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会下属战略委员会委员及主任职务。但公司在2017年12月14日公告,金友华提出于2017年12月29日辞职,一并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及在公司第六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担任的主任委员职务。
另外,在2017年7月的自查后,先后有独立董事曹若华、副总裁章荣中、黄秋宏和监事会主席张拥军辞职。
2017年7月27日,惠而浦发布自查公告当日股价下跌6.38%(2017年7月26日收盘价10.5元)。此后股价最多跌去了近半(5.27元),5月4日收盘价5.89元。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尚未有惠而浦投资人相关诉讼的文书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