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搭建系列--你不懂我,又如何解我千千心结?
ERP,即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多年前业界就流传这样一句话“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找死”,当时是用来形容ERP实施成功率低的,但在大数据、信息化普及的今天,不上ERP或许真的就是等死了。
纵观诸多实施ERP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成功实施的企业不少,不仅让企业管控能力、工作效率、准确率大大提升,人工成本也降低不少。但也普遍存在企业上后更混乱,员工更忙碌,数据不准确的现象。
或许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都不能说ERP对企业没用,因为大量成功实施企业已经验证了实施ERP的好处!可为什么轮到我们头上,却存在如此多的棘手问题?
很多ERP项目失败的深层次原因首先是实施企业对ERP认知有问题。我们看到了别人实施的好,所以我们迫切想上,可对于ERP实施的难度和过程却没有概念,以为只要钱花了ERP来了,系统一上线就大告成功了,就可以一下子全部高效自动化了,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实际上,我们只有一个大概的目标,却理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ERP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又该怎样通过ERP来解决这些问题。ERP不是一个短期项目,实际上它是一个支持企业运营的终身项目!
再者具体方向目标不明确,导致了我们没有去认真梳理自己的实际需求,轻率实施,没有制定详细规则,搭建的体系结构存在问题。这样,我们开开心心的跳进了自己给自己挖的坑中纠结挣扎。这样上了ERP项目之后,必然出现ERP不切合企业实际情况,问题不断的现象。企业之所以成功,往往是有自己独到的管理经验和处理业务的程序,可上了ERP之后,如果不能事前梳理把这些程序融入到系统之中,这些使企业成功的优势就无法彰显,因为通用的ERP软件是万金油,必须要达到“放之四海皆可用”的标准化才能在企业间普及推广。可企业那些独到的东西往往是特殊化的!不事前充分磨合沟通、严谨周密规划,ERP的标准化会害苦实施企业的!
可我们已经这样上了,烦与不烦,系统已经在运行,说与不说,问题已经在存在,累与不累,工作都专情默然的等你…
即然这样,我们先爱上ERP吧!爱它就要懂它,懂它了,它自然回报与你!
我们得清楚,ERP是人、系统和业务流的融合与协调!ERP实施后的问题不外乎三种:系统自身局限性的问题、搭建的问题和不规范操作问题。我们得清楚ERP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局限性。比如ERP的标准化不支持我们独特的业务流程。但大多数还是体系搭建中规则制定问题和操作问题。
我们需要如下步骤:
1、我们的ERP系统都有哪些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哪些功能、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每个模块我们启用了多少功能,都有哪些部门和人员操作、操作流程和规则是什么;
3、根据每个功能流程追溯到源头。几乎所有的财务数据出问题,都是因为上游业务环节数据出了问题,所以,想解决财务数据问题,必须根据流程追溯到源头;
4、对每个功能上的操作节点进行梳理、找问题、看规则,因为几乎所有的系统使用问题都可以归纳为操作不当或规则制定问题;
5、把梳理出的问题归纳到各个流程中统筹分析、改进,直至问题解决;
6、对数据生成维度进行分析,生成的数据要支持内、外数据的需要,并把表格模板化;
7、最关键的,把梳理后的规则体系和操作手册制定出来,结合人力资源制定培训计划,尤其是人员变动频繁的岗位入职前操作培训计划。结合审计部门制定信息系统审计方案,针对各流程操作步骤和节点实施系统审计,保证全部操作人员规范化操作。
一二三四五六七,只有七个步骤,可真正解决起来不知我们得进行多少个七才能保证我们ERP顺畅操作、数据准确。系统管理哪有那么简单,所以才让那么多企业老板心甘情愿的大把花钱。下一步,我们可以开始提升与流程优化了,通过优化流程达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但首先,我们得保证基本端操作百分之百正确和数据生成维度的多角度以保证核算的质量。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