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如何实践纳税筹划的自我修炼?(上)

冷星 / 2017-12-26
文字 正常
  • 标签:
  • 纳税筹划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纳税筹划工程学揭示的就是筹划创新的奥秘,它可以将每一个从事金融和财务活动的人,都培养成为纳税筹划工程师,培养成为创造“美”的艺术家。

    在我上篇《我与纳税筹划之“孤独星球”》之后,有读者在微信里留言问:

    我现在是一个财务人员,但我以后想转型搞税收筹划,凭你的经验,我该从哪里开始?

    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但我却扪心自问:“经验”?“开始”?我的经验又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

    2003年两位管理学者罗伦斯·普赛克与托马斯·戴文波特制作了一张200位管理大师的排行榜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然后他们问上榜的大师们一个问题:谁是你心目中的大师?排在第一位的是20 世纪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德鲁克,排在第三位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而排在德鲁克之后,西蒙之前的则是几乎没有公众知名度的詹姆斯·马奇。

    此前,我在《“纳税筹划”是一个活的概念》一文中介绍过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位管理学界排名第二的大师,即“大师们心中的大师”——詹姆斯?马奇和他的《经验的疆界》

    该书只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智慧是什么?二是智慧从哪里来?

    对于第一个问题,马奇用他惯用的诗意的语言,回答道:智慧的两个要素在于适应环境与优雅地诠释经验。

    对于第两个问题,马奇的答复如下:

    一、抽离

    马奇说:人们口中的真相往往不过只是大多数人的共识而已。经验也许是一位好老师,但不是特别好的老师。经验只不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具,而经验这种工具的具有直观性、相对小样本等特点。经验可能越用越没用。从经验这种工具中抽离出来,我们发现经验和现实真相的复杂性、随机性特点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矛盾。

    我的修炼:其实成功的筹划方案也是一种“成功的经验”。在学习税收筹划初期,我也与大家一样通过书刊、网络、文库、讲座,甚至付费咨询途径,人工模拟“机器学习”的方法,“疯狂”地搜集、整理海量的筹划案例,以至由于信息量的过余庞杂,我的专业助理,也从最初的一人增至四人。当时的我们非常兴奋,酷似一群“闯入藏宝洞的劫掠者”,还曾一度天真地认为,我们手头成功的案例越多,我们的筹划能力就越强。但这种“良好”心态,并未保持多久,因为我后来发现,能够被我们“纳入”案例库的案例越来越少,而且这些案例“有效期”也越来越越短。后来,我对案例库的全部案例(包括失败的、失效的案例)重新梳理,将这些案例按税种和业务两个维度进行多条件的分类,从而提炼(马奇说的“抽离”)成功筹划方案所蕴含的“成功基因”。当然,也有人叫这个过程为——“经验萃取”。通过这个过程,我重新归纳并廓清了“税收筹划”和“纳税筹划”这两个关键的概念,并在定义新的“纳税筹划”的基础上,提出“纳税筹划”的最本质的核心特征是——“创新性”,即纳税筹划的过程就纳税模式的创新过程!与此同时,我们的纳税筹划研究重点则从最初的筹划技术、方法的研究转向纳税筹划基础理论的研究,即《纳税创新基础理论》。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相对而言,我认为筹划理论的创新,远比筹划技术创新更重要。只有正确的纳税筹划理念才是纳税筹划坚强的、稳固的基点,若没有了正确的筹划理念的支撑,纳税筹划只会在贪欲的漩涡中沉沦,一切筹划技术的创新只是浮云中的楼阁。

    二、整合

    马奇说:研究经验不仅仅只是研究经验,而是以经验问题为原点,整合跨学科领知识来分析问题,所以我们碰到一个问题时,解决办法不应当局限于这个问题所在的学科,而是所有和这个问题相关的知识,都应当拿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的修炼:在纳税创新基础理论初步创立之后,我又遇到一个自我设定的“陷阱”,即纳税筹划如何创新?用什么工具创新?也就是我们要通过什么“工具”来敲开纳税筹划创新这层坚硬的“壳”?这个问题让我们整个研发团队陷入胶着状态。

    这时候我又想到了詹姆斯?马奇,正如许多管理专家想要寻求新想法时,常会从马奇的著作里找灵感,因为他是名副其实的多领域大师。马奇是斯坦福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同时也担任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教授,曾经讲授的课程琳琅满目,包括组织心理学、行为经济学、领导、计算机仿真、统计学等等。此外,他还制作过纪录片、出过八本诗集,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学者。正如前面马奇给出“智慧”诗一般的定义一样,马奇的思考向来是由美学观点出发,很重视想法是否有一种优美、雅致或一新耳目的特质,他是当代一流的管理思想家,他认为一个想法是否优美,可能比它的实用性更重要。而这种“非实用之用”,也正契合了东方“无用之用”的大智慧思想。

    正是基于马奇“以经验问题为原点,整合跨学科领域知识来分析问题”的观点,我的研发团队提出了“要利用非税务知识,解决税务问题”的新研究方向。这也催化了“纳税筹划工程”概念的诞生。当然,纳税筹划工程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程。它的本质还是纳税和财务,它是要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工具(如财务、金融投资、管理,商业模式甚至哲学与艺术等等)和策略来解决纳税与财务问题。一切工具皆“为我所用”,以解决纳税问题为核心,去寻找一切可利用的工具。在它需要金融学或计算机时,就毫不犹豫地使用金融学或计算机;在它不需要金融学或计算机时,就果断地避开金融学或计算机。纳税筹划工程学是借用组织工程学的概念,把一个一个的非税收工具(如金融创新工具等)作为零部件去构造一个一个的解决纳税财务问题的办法和方案。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纳税筹划工程偏爱的,是那些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如一张桌子上放着一张白纸:

    第一个人走过桌子,说:这是一张白纸;

    第二个人走过桌子,说:桌子上有一张白纸;

    第三个人走过桌子,说:桌子上有一架纸飞机。

    这第三个人就是纳税筹划工程师。

    在纳税筹划工程师眼里,所有的纳税创新工具都是一个一个的音符,而纳税筹划工程师就是要将这些音符进行排列和组合,创造出赏心悦目的旋律来。而这种创造能力,也就是跨界“整合”的能力,用马奇的思维来理解,就是一种创造“美”的能力。纳税筹划工程学揭示的就是筹划创新的奥秘,它可以将每一个从事金融和财务活动的人,都培养成为纳税筹划工程师,培养成为创造“美”的艺术家。

    冷星

    作者
    • 冷星 唤醒纳税人权利意识,致力于互联网时代的纳税筹划创新。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n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