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思琐语|乱谈“薪”
一个多月不码字,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头了。这个公众号原本是为了《十年涨薪30倍》这本书的宣传而开的,现在书已经上市一年,本来想着就别再说跟这书名搭边的铜臭事了吧,不过近些天收到的网友留言还是有提到薪资有关的烦恼的,大意是发现了本公司同级别同岗位的同事工资比自己高很多,心里不平衡,看来薪水还真是职场的热门话题。
回忆起好久前在朋友圈看到的一个让我笑喷的段子——
“你能诚实的告诉我你的年薪是多少吗?”
“四十万”
“你诚实了吗?”
“乘了......”
工作了这么多年,有跳槽之心的日子至少一半,在无数次的求职和猎头及招聘方HR打交道的过程中,得到不少薪水的信息情报,心理起落之大恐怕也足够“乘十”。当然,四大这类薪资公开透明的公司除外。我在去年上市的书里写了一些关于在E&P公司工作时的涨薪经历。在公司内网上看过Global HR公布的欧洲与北美区公司各级别的薪资范围,这些是基于在每个国家请专业机构做市场薪酬调查的结果。我还记得欧美区国家子公司的薪资区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通常为2~3倍,但网上就是没有公布亚洲国家的。后来我有了直接下属,有权给下属做年度涨薪了,才收到中国HR单独发给众经理的中国区各级别薪资范围,看了以后顿时炸了毛—— what?我的工资居然在我所在级别的薪资范围里连最低值都没到?!难怪HR没有把亚洲区员工的薪资范围在内网上公布,否则就是逼大家辞职呢。
如此看来,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或可延伸为所有亚洲的发展中国家)贫富悬殊的程度确实大许多,连最正经合法的劳动所得都体现得这么明显—— 同样的职业、城市、title、行业,同样职位的薪水,甲认为高与乙认为低之间相距10倍一点都不过分,也就是说如果做薪酬调查,如果统计样本足够大,即便剔除极端的最高值与最低值,单论这个区间的10%分位数与90%分位数之间估计也是差10倍,很有可能还不止。
一个网友给我留言,谈起自己与同一级别同类职位的同事薪水相差很远的感受:虽然我的学历不如他好,但感觉工资相差太大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挺想问TA:你俩相差有10倍吗?想起十年前工作的那家外企,同样是美资公司下属子公司,同样是会计经理职位,在北京工厂的会计经理要带5-8人的团队,工资只有15K左右,可另一个在代表处的会计经理只带2-3人,并且代表处只发生费用,会计业务远比工厂简单,可那位会计经理的工资高达26K。这要让工厂的会计经理知道了,不是一样不是滋味么。
以前我有时候纳闷,“薪”这个汉字的意思原本是用来烧火的柴禾,为什么现代把这个字拿来形容工资?现在看来不无道理,能着火的物件想必也是能让人搓火的。“薪”这支柴火之所以那么让人搓火,其实都是人自己的分别心引起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薪水作为反映人才的市场价格的量化标准,越在发展中的、劳资双方议价规则不成熟的、信息不对等的市场中,“不均”的程度就越大,只要你所在的单位人才是有进有出地在与外部市场交换,你就会面临这种不均,因为薪水都是入职时双方谈的,一个敢要一个愿给,谈不拢你同事也不会入职不是么。你觉得同事只是学历比你高,但不值得工资高那么多,但你觉得学历高一级、或者学校档次高一级,工资该定得高多少合适呢?每个人都是本位主义的,你觉得高几千块已经太离谱了,没准对方还觉得自己要低了呢。
你要问我碰到这情况怎么办,我只能说,如果你不能通过跳槽和与老板谈加薪的途径弥补工资的差距,那就证明这或许就是你的市场价值,你可以认为自己跳不出去是运气不好,不是能力不够,而是自己的学历或其他硬件不够,或者只是输在颜值上...... 但是殊不知运气、硬件条件、颜值甚至出身地域,这些也是你市场价值的一部分哩。这些东西有的可以靠努力去弥补,比如提升学历、考证书之类的,但有的是先天缺陷无法弥补,那么就认命好了。我近年来总跟年轻的朋友开玩笑:忙乎到最后发现,会投胎是最核心的能力。如果没这能力,就得调整心态,强烈的分别心除了让自己痛苦没别的好处。
不能跳槽,那么与老板谈判就成了弥补薪资差距的唯一途径,这个技能还是要掌握的。前两个月我组里的一个刚毕业一年的下属辞职,当时正是年度普涨加薪的月份,TA离职的一个原因是对涨薪幅度不满意,且更不满意的是没有任何领导事先跟TA谈过涨薪的事。但是我想说,你的利益自己不着急,难道还等着资本家主动找你谈该多给你多少钱么。所以,今天多费点笔墨谈谈怎么跟老板谈加薪。
首先,和老板谈加薪的前提是你必须业绩出众,否则即使你工资比同级别同资历的同事低很多,但没有比他们展现出更出彩的工作成果,老板也不会给你加薪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你的技能可以被他人替代,干嘛要给你更多资源?
其次,找对谈薪对象,因为你的直属上司未必有这个权力。一般来说,一个部门的负责人需要对部门费用预算负责,这意味着部门负责人才是有加薪权力的。所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不必把精力放在与没有实质人事权的小leader谈判上,当然我不是鼓励越级谈话,让直属上司知晓即可。所以,如果你的职位级别低,那么你有可能要和不同的上司谈几轮。
当你确认自己的业绩超出同级别同事很多,并已成功地从部门负责人获得正面反馈时,就可以行动了,约领导一对一的谈话。谈话前,你需要做一些功课,比如获得你现在职位的市场薪酬行情,问猎头顾问、上猎头公司官网上查薪酬调查报告,都可以。这是你跟老板谈薪的最有力的证据。
当然,和老板谈薪也是要讲策略的,摆证据讲业绩的同时,可以穿插讲一些自己在未来职业发展进步方面的想法、期望和计划,比如想要更多职责、转岗尝试其他领域等等,并且寻求对方对这些计划的建设性意见,这样可以给老板一个印象是你找TA是求长远发展的,不是只盯着眼前的这点工资。
如果做到了以上这些还是不能成功说服领导给自己加薪,也不用过分沮丧,很多时候也许不是老板不肯,只是因为各种客观原因使机缘未到。而且如果你的薪水和同级别同事差距很大(比如50%以上),那么你需要有心理准备,即使成功说服领导给你加薪,也不是一次就能弥补这个差距的。所以跳槽之心不妨有,但有没有那个能力跳出去,自己先天或历史原因造成的硬件条件的缺陷对成功跳槽概率的影响有多大,就只能自己斟酌了。对于与同事、与市场行情的差距,还是那句话:不满则心生变,为谋求变而做过努力和尝试,已足够了。强烈的分别心除了让自己痛苦没别的好处。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