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内部审计师谈谈对电子采购平台的看法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为了提升管理,纷纷上线了财务管理软件、ERP系统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近几年,电子采购平台被很多企业追捧,其规范性、公平性、透明性和高效性被广泛认可。现在电采软件的的市场是怎样的?什么样的单位适合上电采平台?如何运行才能保障效果呢?笔者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简单做下阐述。
公司计划上电子采购平台,因为是项目组成员,笔者有幸接触些信息,根据笔者的理解整理出来。其实,电采软件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十几年,比较成熟的有一采通、必联网悦采、用友云采等。它们的区别是:有的本地服务器部署,有的是互联网共享,有的是专业平台,有的是系统内置功能。虽然各有利弊,但基本都能解决和各系统软件接口问题。我个人建议企业自用还是本地化部署,专业化软件,无缝化衔接,这也是软件服务商应该努力的方向。
想上电采软件的公司不必怀疑其适用性和规范性,经过十几年的完善和提升,所有的软件都涵盖了招投标科学管理的最新理论和控制。凡是用的不好的,主要是自身问题。如人员素质问题,架构设计问题,制度流程问题等等,再好的东西都需要正确的使用,否则不会有好的效果。
一、软件平台需要的条件
(一)领导重视,尤其是大boss,确实想通过系统减少人为干预,营造公开公平透明的竞价环境。
(二)规模可以,太小没有必要,上下游客户也不会配合你注册运行。
(三)制度规范,要有规范的制度流程保障系统正常有效运行,内控管理混乱,先进也是掣肘,因为习惯了人治。
(四)人员素质,要有信息化操作经验基础,最好已经使用财务软件和ERP及办公自动化软件,因为电采软件只有嫁接在ERP大平台上才能发挥其更大效能。
(五)团队执行,一个氛围健康,执行高效的团队更有助于软件平台作用的发挥。
二、平台软件的使用
(一)前端计划获取,有从其他系统导入的,有从计划提报开始的,计划获取、计划分配到计划落实很关键,最好是全部纳入这个系统。
(二)物资编码初始,无论是U8还是ERP,计划的准确性是核心,编码与实物不符,一物多码都会影响到物资采购和结算。上采购平台将进一步检验物资基础管理的规范化水平,这项工作做不好,后续麻烦不断。
(三)物资计划分配,所有物资上线运行后,计划管理员在承接计划提报,对接计划分配上要落实好,并配套相关的绩效和制度,以统计汇总跟踪计划的落实,否则混乱被动。
(四)供应商的管理,从合作客户的导入,新客户的开发准入,客户池的分类和数量设置,供应商动态管理,都需要有规则和标准。
(五)采购线上组织,因为采购模式有招标、议标、比价、竞争性谈判等,对于各类业务采取什么样的模式需要据实设置并严格执行。还有报价形式,轮次,定标规则等也需要设置规范。
(六)定标具体执行,在既定的规则下,认真组织线上采购,根据审批流程和权限,确定中标单位和中标价格,并形成最终的资料备案。
(七)架构科学设置,为了配合平台运用,需要将业务部门划分为客户管理,计划管理,业务操作,合同履行及服务协调几个独立的单元,实行分段式管理,以实现业务牵制和平衡,利于减少业务人员主观干预,避免业务舞弊和腐败有实效。
合同签订后很多平台没有进一步细化做,而是对接到其他软件平台如ERP和OA上,最好把到货、验收、付款、结算、计划核销都融合在这个系统上。这就需要有一个更加强大的系统把上述功能都融合进去,从计划,业务,生产,审计,财务都融合进去,而不是支离破碎,修修补补,接口生硬,粗而不实用。
系统虽好不是万能的,运营好需要很多条件。领导要重视,软硬件环境,客户符合要求,团队素养具备,基础管理规范,流程制度配套,执行监管到位等。只有这样,才能把一个系统项目落地。否则,摆样子,走形式,表里不一,最终是劳民伤财,还葬送了工具前景。软件公司在考察运作项目时,一定要考虑上述因素,上一个成一个,好一个亮一个,决不能为了业绩和短利而草率。新生事物的信心树立很重要,成功会赢得赞誉得以推广,夭折遭受非议会打击信心。
电采软件的使用,对于规范操作,提高效率,公平透明,明确职责,避免扯皮有很好的效果。符合条件的单位有必要考察上线这种平台,亦可以借助先进的系统工具提升管理,尽可能的减少人的影响力。每一个追求卓越的公司,都应该以开放学习的心态,去拥抱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