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核算会计信息的用途

sh01马学国 / 2017-04-23
文字 正常
  • 标签:
  • 核算会计
  • 管理会计
  • 会计技术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核算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通过两个途径体现出来:一是直接使用,二是深加工后使用。

    很多会计人员加班加点做凭证、出报表、写说明,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加班到半夜,凭证做完了、账记完了、报表出来了,最多再加个说明或一堆数据对比的所谓“分析”,就大功告成、万事大吉。完成工作后长舒一口气,收拾收拾桌子、关闭电脑,回家休息。有的会计人员把加班成果交给领导就万事大吉,“数字手中过,会计心中无”;并未思考过:自己加班的目的是什么?自己辛苦工作产生的核算会计信息有什么用?

    按照会计准则产生的会计信息,属于核算会计信息;根据管理需求,把核算会计信息进一步加工、并可能包含部分非核算信息的信息,属于管理会计信息。本文只谈核算会计信息的用途。

    会计信息的作用是:算过去、知现在、图将来。

    “算过去”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会计通过对经济业务的系统记录、核算,知道过去的经营成果;“知现在”,是通过核算,知道现在有什么资源、能做什么,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有什么需要改进;“图将来”是会计核算的目的,也就是核算会计信息要为制定未来的行动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即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算过去”是基础、“知现在”是纽带、“图将来”是目的。

    有人认为,核算会计的信息,只是对过去的反映,与现在和未来无关。谋划未来,那是管理会计的事情;考核、预算等都可以根据需要制定方案、选取指标,与核算会计关系不大。这是对核算会计的误解。核算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通过两个途径体现出来:一是直接使用,二是深加工后使用。

    我在《个别计价法不能滥用》(http://bbs.esnai.m/thread-5114316-1-1.htmlhttp://shuo.news.esnai.m/article/201704/154845.shtml)一文中,谈到如果把核算信息用于考核,个别计价法计算出的成本信息不仅谈不上“准确”,还可能产生误导。这是我给核算会计信息找的一个“用途”,且在该用途下个别计价法不仅没有任何优势,还有很严重的缺陷。

    网友“有个弊病”在《个别计价法不能滥用》一文后跟帖:“个人觉得,作者把个人成本控制考核和财务部的成本核算混淆了。既然个别计价法是计算成本最精确的方式,那会计使用最精确的计算的方式来核算成本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存货的先进先出法、月末加权平均法是在原来手工计算,无计算机的情况的核算成本方式,会计准则也需要同时代一起进步,与和国际准则趋同一般。员工的考核可以按照数量来,因为员工并不知道同样的物品的价格。”

    “有个弊病”指出我举例中核算会计的成本信息用于考核属于使用不当,有一定道理。但是,对于个别计价法是不是最准确或最精确的成本计算方法的问题,我回复“有个弊病”网友:请问,会计核算“精确的成本”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我作为一个例子来讲的考核,目的不是讲考核,而是找了一个核算会计信息的用途;如果觉得这样考核不合适,可以换考核方式——但这与我说的问题几乎不搭界——如果核算出的会计信息找不到用途,费劲核算干什么?就是为了核算而核算?如果您能找到个别计价法“最精确”的核算结果的更好的用途,才能反驳我的观点;而不是说可以不用核算会计信息。因为如果不用核算会计信息,那就精确不精确都无所谓。我质疑的是“个别计价法是计算成本最精确的方式”,而不是理所当然的认为“个别计价法是计算成本最精确的方式”。考核问题不再讨论,因为本贴主题不是考核。我前面与luoxi网友探讨时已经讲过两点:一是这个帖子不是探讨考核的;二是考核时员工只对数量负责也不见得没有问题,比如员工说便宜没好货,采购部门只图便宜,采购的东西质量不好,增加了使用量,因此采购部门也要对部分使用数量负责。我今年的帖子主攻核算会计;如果能坚持到明年,也许会讲企业管理与考核等问题,那时再详细谈。

    核算信息在决策方面的具体用途,包括但不限于:

    1.某组员工或单个员工的工作业绩,考核和奖惩以及晋升或辞退。

    2.某产品是否盈利以及盈利水平是否高于某标准,是否值得继续生产或扩大生产;

    3.某部门、车间、生产线的盈利状况以及保留、关闭或扩大的决策;

    4.在某行业的投资是否取得预期效果,投资是继续持有、处置还是扩大投资等。

    在以上决策中,肯定还会用到非财务信息以及进一步加工的管理会计信息,但核算会计信息是基础。如果核算会计信息没有用处,企业也就没有必要生产核算会计信息;财政部等管理部门强制企业生产核算会计信息也丧失了理论基础。

    “琵琶魍魉”网友说的好:“会计精准核算是为管理服务的,没有管理意义的精准也便没有了意义。”因此,会计人员,尤其是财务总监和会计机构负责人等对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有重大影响的人员,一定要结合企业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考核与奖惩方式、决策机制等,在符合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选择产生的会计信息“最有用”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而不是采用所谓的“最准确”“最精确”但不知道这样的信息有什么用的方法。

    另:感谢以前参与讨论、回帖的网友,包括与我持不同观点的网友;欢迎批评指正。事越说越清、理越辩越明。即使谁也说服不了谁,各自表达观点,也会相互促进拓展视野、多维思考,促进共同提高。

    (视野论坛原贴地址:http://bbs.esnai.m/thread-5115721-1-1.html)

    作者
    • sh01马学国 首批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某特大型央企师资库教师。有税收和工商管理教育背景,从事财会实务工作20多年。业余爱好研究财会实务问题。讲过会计准则的应用,会计实务疑点、热点、难点问题,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税企争议分析及处理等课程。讲课风格:将财务、会计、税收、审计等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领域融会贯通,介绍知识、探讨问题、启发思路、寻找办法,注重实用。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n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