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本控制,你可以知道的那些事
什么是成本控制?词条的定义是这样的: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对产品成本的管理体系,而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了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成本管理体系,涉及采购、仓储、物流、研发、生产、销售等核心业务环节。
京东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净收入达到607亿元,同比增长38%;同时京东预计第四季度净收入在750亿元至77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约为37%至42%之间,据此计算全年营收将在2549~2574亿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将在40%以上。前两年,刘强东在构建物流体系大量烧钱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看好,但他坚持做了。现在京东的物流体系吞吐速度快、效率高,除了京东自己的运输外,开始对外承接业务。对京东来说,这就是完整的控制体系,从采购到库存管理,到运输再到售后服务,是每一个环节的组合控制。
互联网行业如是,传统制造企业同样如此,中兴通讯副总裁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需要全流程地看待产品成本,他说,企业有两个核心成本:产品设计成本、合同执行成本。当产品设计的想法产生,就已经决定了60%的成本,当总体设计完成,就决定了80%的成本,在采购和生产阶段、销售和服务的后续阶段只能够降低10%左右的成本。而跟客户签的商务条款,跟客户做的方案以及客户定义的产品性质指标又对成本起关键作用。
所有这些环节,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财务能说了算的真不多,那么,财务能做些什么?我想可以分成三个维度吧。
1 事前预测
这里的预测不是指对市场价格的预测,而是指在开发新产品时,协助完成新成品的成本测算;采购价格谈判时,测算对方产品的成本,在谈判过程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这里的预测,还包括基于采购合同条款,考虑税费、资金占用、运输、仓储等因素,测算完全采购成本;如果有外协加工,这一点就更为重要,还涉及到外协与自制的成本对比;
以及基于销售合同条款,考虑资金占用、税费、运输、销售费用、质保等因素,测算完全的交货成本。如果是面向订单生产的模式,这就尤为重要了,否则很容易接到从合同签订就注定无法有盈利的订单。
当然还是最重要的一项,确定成本管理的目标,也就是通常说的预算。
2 事中控制
这里的事中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为了做到那10%的可能性。财务要想在事中控制环节发挥作用,必须要对产品的成本构成了如指标,同时也要对产品工艺、产品特性心中有数。
成本构成最传统、最简单的分类方法是:料工费,我们逐项来看在这中间哪些是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影响的。
·采购价格在采购环节已经决定,之后会影响成本的是仓储费用、以及容易被忽视的库存资金占用的成本。所以,最好是到库房去看,是不是有大量找不到的呆滞物资。然后是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库房管得好的人,发掘出来当典型推广。你可能会说这不应该是我的工作吧,但真实情况是,关于库存管理,人的因素太大。
·工艺设计和设备能力对耗用量的影响,这不是财务单方面能决定的。财务要看的量是基于标准值外的异常变化,这反应的就可能是原料质量问题,或者车间领料的失控。有些时候, 车间图省事,喜欢一次性领很多放在生产线旁边,这会让浪费更容易,也可能会导致消耗数据波动。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是质检,有些企业质检品是不做入库的,然后真实的量就很难控制。当然,废料的再利用对成本也会产生影响,这些都是生产环节中的细节控制。
·至于人工,通常需要评估加班对成本的影响是利还是弊,加班可能是在牺牲效率。以及现场作业条件对工人效率的影响。
·料工费中的费就是典型的费用预算啦。
3 事后分析
分析最主要是差异分析,找出原因,形成下一步行动计划(在上一篇中有说过)。结合成本控制来看,成本分析还有一层作用是在数字间建立关系,比如最常说的本量利曲线,比如损耗率对成本的影响,比如废品率对成本的影响。在这个分解的过程中,将一些关键指标再反馈到事中控制环节去及时跟进。
之前去过一家小包装果酱生产企业,因为销量不高,生产不连续,常常是接一个订单生产一批,因此该工厂的原料损耗特别高,每一批生产结束后都需要清洗设备,如果原料投入稍不注意,留在生产线的原料就成了损耗。也因此该工厂的成本分析就非常关注损耗这个指标,一个批次生产结束后会核算出正常损耗外的异常损耗,作为对车间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成本会计在每天生产报工结束后会对比投料量与标准量的差异。
以上就是我理解的成本控制的三个维度,接下来再看两个案例,你看到了什么就是什么。
A公司是一家生产汽车配件的企业,成本会计A女士在看了ERP系统里的产品明细后觉得很奇怪。常常有生产订单需要用到外购半成品,相应地,这个订单的毛利率对其他产品就要低。A女士也是个较真的,总想弄明白这事,于是就到生产和销售部门那边去了解情况。生产部门的解释是,这个产品因为要得急,工厂加工客户等不了。A女士就问,那为什么价格定得这么高呢?销售回复说,BOM是研发给的,而且,我们这个产品的毛利挺高的,现在这个价格利润也不错啊。于是A女士又去问研发,人家说,生产批次小,所以价格谈判时,BOM里增加了损耗量。
了解到这些,A女士觉得还是应该自己算,有数据有真相。全部数据撸完后发现,怎样都是自制成本低,而且实际交货期没那么紧迫。因为有外购的先例,这些年外购的比例是直线上升,不带这样玩的对不。于是A女士就跟大Boss反馈,至于后来,请自行想象咯。(来自视野思享会分享)
B公司是一家非专利药生产公司,非专利药的利润空间已经被挤压得很窄,在分析了大量数据后不得不承认,公司在设备产能、原料成本、人工等方面,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于是B公司确定的战略是:从精细化管理中扣出利润,用快速响应枪战市场先机。为此B公司成立了独立的成本控制小组,最重要的职能是随时跟踪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反馈。
最后,还是引用引用陈虎先生的演讲:
财务人是做不了成本控制的,只能传递成本控制的理念;财务人是做不了成本控制的,因为管理是在流程中展开的。
成本管理是调动全员的积极性,财务部需要与人力资源部紧密集合。
企业唯一能动的资源、有创造力的资源是人,人没有积极性,一切管理方法、管理措施都是空谈。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