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职问答】做大池中的小鱼,还是小池中的大鱼?
前 言
元旦后一直没空也没心情发布什么文字。转眼要过年了,总算可以休一个一年中最长的假,梳理一下自己低落纷繁的心绪,也码码字。大过年的还在写职场相关的文有点煞风景,所以在正文前米粒先恭祝各位鸡年大吉,春节阖家幸福!
祝您 2017 丁酉鸡年快乐
今天的米粒职问答是一位三十几岁财务职场经理人提出的困惑。Ta的困惑也可以说是很多人在大大小小公司转了一圈后的摇摆心态:是去大公司做小兵还是去小公司做头头?先别忙着选后者,其实现实的约束很多哦~ 而且最重要的是:人往往逃不开各种贪欲的纠缠哦~
做大池中的小鱼,还是小池中的大鱼?
首先说说我的基本情况。
女性,35岁,大专,两个孩子的妈妈。毕业十多年一直从事财务工作,上份工作是一家中型民企的财务经理,向财务总监汇报工作,负责整体的财务核算及管理工作。目前是一家大型民企的地区销售子公司的财务经理,向总部财务总监汇报工作,在这家公司已有一年时间,现在因感觉到目前的这份工作,更偏重于执行,大企业的规章制度流程等已基本完善,个人的发挥空间很小,上升的渠道只能是向总部发展,但总部所在的城市我不想去,个人觉得在这个企业,薪资及发展均不会有大的空间了,所以现在正在考虑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我的职业目标是:五年内成为大中型民企的财务负责人。现在面临的困惑是,现在我要换工作的话,有两条路径:
1 大中型民企的财务经理岗
这仍然属中层管理岗位,想入职后再谋求职位晋升。以我现在的资历和能力,直接寻求大中型民企业的财务总监、财务负责人岗位,可能不太够,只能以曲线方式,希望能找家相对发展较好的公司,从中层管理岗位做起,谋求内部晋升,但这条路径的缺点在于,中层管理岗位可能仍偏重于执行,而且要财务总监有变动,才有晋升的可能,并无实现的必然性。
2 小型民企的财务负责人岗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虽然公司小,但毕竟能在整个公司的层面,参与战略讨论、经营决策等事项,对个人的能力会有很大提升,但怎么寻找合适的小公司,很考验自己的判断能力,同时也跟机遇相关。而且小公司必定管理很不规范,虽然这一方面预示着,个人的发挥空间大,但另一方面也担心,如果加入的公司发展不好,而个人在小公司做久了,再想重新谋求大中型企业同等岗位,难度会大很多。
对于我个人来讲,更偏向于第二条路径。但担心这条路走下去,没法回头了。而且小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岗位薪资很大可能还比不上大型民企的中层经理岗位,毕竟经济问题也是现实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焦虑感越来越严重,对自己的发展现状并不满意,总觉得时不我待,而且自认为并不聪明,学历也不好,只能靠勤奋来补,再也不敢无目的消耗时间了,究竟该怎么选择?
我发现我现在完全是官迷了,怎么执念这么重,非要做财务负责人不可啊,可能是越得不到的,越想要吧。也许对于孩子妈来说,安安稳稳地做一份中层经理工作,是个并不错的选择,但我真的是不甘心啊,我想看到更大的世界,还应不应该再折腾了呢?
P.S.:我觉得当时我从上家公司辞职到目前这家公司的决定,完全是失败的,因为在我离职后不到一年时间,我的上级财务总监就离职了,公司晋升了一名我原来的下属来接替职务,虽然不是总监岗位,但好歹是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啊,当时我就是因为强烈地想做财务负责人,才从原公司离开的,而事实上,目前公司虽然名义上是一家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但实际上一切都受母公司管理,完全做不了主。而在原公司我只要再坚持一年,提升的就很可能是我了,我真是欲哭无泪啊~
我看到这个妈妈的案例时,正好是刚给新书起完书名、出版方正为那个拉风博眼球的书名激动的时候。这个例子忽然让我觉得,这个围绕涨薪起的书名或许是能触动所有打工族的内心的,因为职场的奋斗无非是为了两件事:职和薪。看上去这个妈妈很倾向选第2条路,去谋求小型民企的财务负责人岗位,但为啥Ta还那么纠结?我捕捉到了关键的一句:
“小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岗位薪资很大可能还比不上大型民企的中层经理岗位,毕竟经济问题也是现实问题。”
我发现在我的书的前言里,有两句话来答复这个网友是再合适不过了——
所有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工作都是穷!矫!情!
明白了这点一切问题就都简单了:人在职场,就让那些自尊心、虚荣心、优越感,和一切不能被市场估价的虚头巴脑的东西都见鬼去吧!
这个妈妈提的其它有关职责的纠结暂且按下,就把工资这事好好想想就行了,因为其实Ta说出了一个现实:小公司的高级职位工资还不如大公司一个普通职位。而工资是衡量你市场价值的唯一标准,什么“财务负责人”的职务头衔,什么大池子小池子的,都是浮云~
这位妈妈要是去小公司追求个头衔,等以后想明白了,已经如Ta自己所说:“没法回头了”。
其实想想也可以想通,为啥大公司给的米多?除了公司效益好和为吸引人才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同样的职位,大公司碰到的业务情况和人际关系更多样复杂,需要更精深或更全面的技能。
OK,再来看看Ta追求的两件事中的另一件事“职”。既然打算“官迷”到底,为了“职”可忽略“薪“,也行,就来看看Ta给自己定的目标、对自己的评价和实现目标的方法:
·目标:“五年内成为大中型民企的财务负责人”
·能力现状:“自认为并不聪明,学历也不好”
·实现方法:“只能靠勤奋来补”
我是这样回复这个妈妈的,可能话又不中听了:
你可以做个广泛调查(跟猎头顾问聊聊是个好渠道),看看有多少如自己一般不聪明学历也不好的人做到了大中型民企的财务负责人?如果有,有多少是只靠勤奋实现的?
我不是打击你,只是提醒你研究一下:不聪明、只有大专学历的大中型民企财务负责人,在他们做到大中型民企财务负责人过程中,人脉、情商、运气这些因素起到的作用有多大。最后你可能会沮丧地发现,勤奋是最不重要的,尤其是不能象你一样“勤奋地”跳槽,因为大公司肯定聪明的学历好的人多,不把他们熬走了,你怎么上位啊?
何况,还有另外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你已经意识到: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的经验只是执行层面的。所以你需要重新定义一下“大公司”的标准,是业务规模大的单一实体企业,还是拥有多个子公司的集团型企业?如果是后者,不去母公司或总部,是否就不符合你目标中“大”的涵义?
就算不追求公司大小,但公司只要不是野蛮生长的不规范的小微企业,那么都一定需要有自己的管控体系。这种公司里,任何一个部门负责人都势必需要具备搭建或改善本部门范围内的管理控制体系建设的能力,比如制度、流程、系统、方法、模板之类的。偏偏这些你也欠缺,这不是你的能力问题,而是你现在的环境不允许,让你根本见识不到,如果你在上家公司时也没有留意向你上司财务总监学习这方面的能力,那你现在打算怎么“靠勤奋补”?有具体行动计划没?
所以,你再把各种“曲线救国”的路径都想一遍可行性,以及自己35岁的年纪还有多少可承受变数的时间,再回头想想,是不是只考虑工资是最现实也最简单的标准?
这个案例就到此为止了,提问者没有反馈,或许是自尊受伤,也或许是不认同米粒的观点,但我猜想更可能的情况是,Ta虽然承认现实但仍不甘心低头,自己蹲墙角继续纠结设计自己的“曲线救国”之路去了。 想当年我在比Ta更年轻的年纪,也如同Ta一样,明明知道别人对我能力短板的评价有道理,但依然不服气地梦想着被运气照拂~ 直到屡受打击了,才明白与其去争那些自己力有不逮的东西,还不如抓住点真金白银现实。
写在篇末的话
大概是年龄的原因,米粒对35-45年龄段的人的职场问题和烦恼更为关注和思考,因为在打工上班族中,中年这十几年是最难熬的。这个年龄段通常都是家庭负担最重,但职业上已不能象二十几岁时那样,要么不断通过跳槽加薪或试错,要么仅凭工作热情和勤奋就相对容易地获得升职和知识上的成长。何况,对中国来说,这个年龄段(65-80年出生)的人在青少年期接受的教育资源有限,如果依靠公开招聘竞争中低层职位,无论是学历、英语,还是知识结构的完善与前沿程度,都不能跟年轻人相比。先天能力、家庭、精气神儿的各种限制,都会让自己不论是职务还是薪水都停在上不去也下不来的瓶颈阶段,在职场上进心尚存却心有余力不足的彷徨中不知何去何从。以前米粒写的职场文好多是针对年轻人的职业规划的,后续会写一些针对35-45年龄段的,或者推送一些以前读过的针对职场老鸟的文章,欢迎关注~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