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互访”技术在国地税合作中的应用
”内网互访”技术在国地税合作中的应用
王文清 朱炼斌 叶美萍
“内网互访”技术,即根据基层国、地税单位口对口用于互访的计算机IP和需要访问的对应服务器IP的需求,向上级单位申请各自信息资源开放互访,由省(市)局依申请需求在国地税边界路由器上设定路由规则,实现国、地税指定计算机与部分服务器的互相登录访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便于税收执法和服务纳税人。广东省南澳县国、地税局运用“内网互访”技术,实现联合办税的工作经验值得借鉴。
一、“内网互访”技术在合作办税中的应用
1.利用“内网互访”技术实现办税大厅电子化。(1)采取办税模式双系统应用服务大厅。国地税两级税务机关内部以及与纳税人之间,采取一机访问国地税双系统的模式办税,让纳税人在同一个窗口就能完成税务登记、发票发售、申报征收在内的多项涉税业务。(2)设立人工与自助一体化办税服务大厅。利用“内网互访”技术在国税地税办税服务厅设定24时自助办税终端,并在工作时间内配置咨询和辅导人员,通过人工辅导和办税自助为纳税人提供全天候自助办税服务。(3)组合三端办税提升服务等级。该县在国地税合作中,利用“内网互访”技术实现了导税咨询、自助终端、业务办理三端一体化,纳税人在联合办税大厅办理涉税业务,只需自助取得一个号,即可在一个窗口办理国地税双方业务,无需重复排队及报送资料,达到同人同机受理。
2.利用“内网互访”技术实现联合评估、稽查交叉化。(1)国地合作狠抓落实到位。为保障国地税合作各具体事项落地,国税局与地税局创新签订《落实合作工作备忘录》,设立“国地税联合评估中心”负责对辖区内纳税人联合评估及联合稽查。“国地税联合评估中心”税务人员可以通过“内网互访”技术,通过电脑同时访问国税地税网络及相应系统,进入对方开放的涉税系统进行查询,调取检查对象或评估对象在国地税的登记信息、征管记录及相关纳税情况等资料,为联合评估及稽查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2)实现手续减化信息传递。“内网互访”技术将联合评估中心的工作场所、具备开放及系统平台集中管理,有效保障国地税双方实现即时交流、共享信息,减少了纸质互送和文本拷贝非必要手续的麻烦,切实提高联合开展工作的效率。
3.利用“内网互访”技术实现资料交换效率化。2016年以来,共开展数据交换20次,成果共享15次,累计交换涉税信息8000多条。 (1)拓宽信息交换领域,共享重点税源数据。全面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后,为进一步掌控税源变动情况,该县利用“内网互访”技术搭建综合信息交换平台,定期做好分行业、分经济类型的企业税收入库信息分析,充分发挥国地税双方信息的互补性。特别是互相通报重点税源企业所得税征收情况和税源信息变动情况,确保重点税源企业报表数据准确,有效降低税收预测误差率。(2)联合开展数据比对,深挖数据增值潜力。通过内网互访技术将增值税、消费税实缴税额与城建及附加等关联税费进行比对,重点加强国、地税共管户开票信息比对工作,对发现疑点采取联合核实调查、纳税评估、实地检查等措施加以排除,及时组织税费入库。仅2016年1~10月,通过“内网互访”开展国地税信息比对,累计入库城建税及附加1000多万元。(3)合作开展税收调查,共享税收分析成果。国税地税通过“内网互访”技术实现即时内部网络访问、即时提取数据功能,同步开展税收调研,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形势及时跟踪重点税源、行业、企业发展脉络,通过数据共享平台畅通国地税税收调研数据共享渠道,同时共享双方税收调研企业情况,避免对企业重复调查。
二、“内网互访”技术应用遇到的问题
1.国地税联合办公信息跟进滞后。由于双方主要征收管理系统的不兼容,有许多合作难度和重复劳动。特别是现今国家税务总局要求不得自行开发或者搭载辅助系统,就会导致国地税合作中系统之间的不兼容,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整合和完善。当前最大的问题是业务流程不统一,即便办税服务大厅合署办公或互相派驻人员,对于需要后台流转的事项还是按照各自流程各自流转,同一事项国地税流转环节、时限规定极有可能不一致,既存在效率问题,也会造成纳税人的不满。
2.部门间合作收发公文对接无门。目前,虽然国地税合作初见规模,但联合行文并不在一个办公信息系统流转。从技术层面讲,地税部门内部办公系统及税务工作门户也无法通过国税的IP地址进行访问,国地税局联合发文需两个单位通过纸质流程往返审批方可发文,极为麻烦与耗时,且不符合办公无纸化原则。例如部分表证单书的格式不统一,在今后国地税进一步加深合作后,可能这样的矛盾会更多。
3.国地税合署办公存在面子工程。国地税各有地方特色,内设机构各有不同,也给合作带来一定难度。工作实践中,国地税局利用“内网互访”技术实行了合署办公,但还存在基层单位人手紧缺,办公环境简陋、办公经费不足等问题。例如办税服务大厅实行合署办公后,人员分属国地税,在职责分工、人员绩效考评、待遇等方面不尽相同,较难管理。
三、“内网互访”技术在国地税合作中的拓展
1.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国地税业务同城通办。(1)整合省、市、县三级信息资源。目前,“内网互访”技术已经实现了国地税局域网之间畅通、业务通办,强调全省、全市、全县三级乃至全国税务系统是一个整体,在现有网络条件下,同一区域内的国地税办税厅、办税点、办公点,通过设置都能实现同一台计算机同时访问国地税网络。纳税人到上述任何一个网点,都可办理他们想办的业务。同时,业务设计上,应当考虑“国地税业务同城通办”模式,通过“内网互访”技术为支持使办税窗口业务人员均可办理国地税涉税业务,形成服务、征收、管理及检查整个链条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合作,通过信息交换、信息推送和信息查询的方式实现各类信息共享。因此,国地税征管同步要做到目标统一、分工协作、步调一致、互为一体。(2)整合税收管理各环节信息资源。工作要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流程,每个人、每个岗位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是局部。对此,要做到科学分工,协动、联动、互动一体化、相互之间衔接配套、流程一体。
2.优化网络结构,互通国地税电子情报周转。(1)“内网互访”引入办公自动化。在现有网络条件下,上级可考虑整合国地税办公信息系统,让国地税联合公文纳入系统流转。(2)“内网互访”加入信息化运转。开发涵盖国税地税联合办税项目整合、任务管理、数据共享、成果展示等内容的合作平台,整合国地税任务流、数据流,健全国地税常态化、本地化、信息化合作机制。(3)完善国地税部门情报交换。定期向对方进行情况反馈和通报,促进合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建立各具体合作事项实施工作制度,推进合作工作落实,杜绝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现象,形成横向联动、纵向互动的良好合作局面。
3.共搭纳服平台,推广国地税设立合署办公。(1)共搭纳服平台。结合基层征管实际,可采取互设窗口、共建办税服务厅、共驻政务服务中心等构建多形式的纳服平台。同时对业务量较少、办公条件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可采取合署办公模式,比邻设置国税地税窗口人员,融合归并相关具体业务,联合设置具体业务岗位、建立配套系列合署办公制度等,一站办结纳税人全部涉税事项,解决纳税人多头跑、多头找、重复排队、重复报送的问题,有效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2)共设资源共享。进一步利用深化国地税合作的契机,积极与地税部门沟通协调,在整合国税内部办公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国地税双方资源,利用成熟的“内网互访”技术,因地制宜以“合署办公”的形式实现国地税局双方的资源优势互补和国地税业务合作的无缝对接。(3)深度联合执法。国地税应当开发“进户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统筹管理税务稽查、风险应对、现场调查等进户执法事项,实现国地税进户执法事项的协同管理和在线联合审批,切实提升税务稽查工作质效。
参考文献:
[1] 朝敏.现阶段我国国税地税合作办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 曾金华.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大幕拉开[N].经济日报, 2015-12-25
[3] 厉征,苏御.顺应民心服务大局推进税收现代化[N].中国税务报, 2015-12-28.
[4]王文清,叶桦,时晓. 国地税合作征管模式的初探[J].税收经济研究,2016,(3)
作者单位:
王文清 叶美萍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进修学院
朱炼斌 广东省南澳县国家税务局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