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说词解意|Rest:“余下”的,不只是“休息”
昨天,读六年级的儿子拿着他的课本问我一句看不懂的英语句子:I presented my medical and insurance card, and the rest is taken care of for me.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意思:我出示了我的医疗卡与保险卡,其余的都由医院负责了。
这句话困扰他的是这个“rest”,他只学过它当“休息”的用法,所以卡在“医疗”与“休息”的逻辑里不得其解。当我告诉他“rest”还有“其余的”意思,他就读明白了。
讲解完这个词,走进自己的书房时,突然有了写一篇有关“rest”这个双意用法的灵感。今天就来说说“休息”与“其余的”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个词有点像我先前写的material(重要的、材料)的双意关系(点击可看?Material:“材料”为什么是“重要的”?),它们应当都是工业时代,甚至农耕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双意借用关系。在工业时代,材料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显得特别的“重”。

同样,在自动化程度低,机器还未广泛使用的农耕时代,人类每天辛苦劳作才勉强糊口,一天劳作下来,“余下的”时间才能用来“休息”。
前两天在吴伯凡的“伯凡日知录”里听到吴老师讲的草原上狼与人口繁衍的生态关系。牧民因为害怕狼对人畜的生命威胁而把狼赶尽杀绝,结果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牧民人口井喷式的爆长,何故?原委就在rest这个词的双意之中。
以前狼的数量维持在自然平衡的年代,白天男人在外牧羊时得保持高度警惕,并随时要迁移羊群,一天放牧累的要死,回到蒙古包里便呼呼大睡。

而这时,女人又要出来守夜,防止狼群袭击人畜。男女交替工作,没有一个相同的“余下的”时间,在“休息”时间稀少的情况下,牧民生育率一直维持在低位水平。而没有了狼,“余下的”突然都是“休息”时间了,在黑灯瞎火的蒙古包里还能做什么呢?
有了充裕的休息,人会变得特别productive,特别有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后代,还能带来工作上的生产效率。说到休息,必须提一下WTO,要不是WTO成员国有一周必须双休的规定,我们不知何时才能享受周六作为法定休息日的权利呢。
顺便插一句我的观察体会: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很多积重难返的顽症最好的改革推力往往来自外部。我是期待TPP的推行的,这样,迫于成为成员国的压力至少可以让我们痛下治理雾霾的决心。
回到“休息”与“生产力”的关联上,我们现在从简单劳动中释放出来的休息时间越来越多了,我们应当期待更多更强的创新能力。一个人的大脑如果被各种文案、各种应酬与各种紧急事务所占据,“余下的”“休息”时间就少得可怜,而创新思维的火花往往是在休息时刻产生的。英国大学教授的很多点子都是在 Tea Time(茶休)时的闲聊与遐想中萌发的。

上周末去位于上海五角场的 InnoSpace(创智天地)参观时,发现有很多故意嵌入工作场所的“休闲”区,比如图中的转动沙发。我坐上去一转,甩出去又抛回来的感觉给我一种全新的身体体验,在这样一种新鲜刺激的身体体验中,我们的大脑是一片空白的。
但就是这种放空的感觉能让我们跳出思维的窠臼,想得出任何稀奇古怪的想法。我的2016年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做总结的文章就是那天参观创新工场时产生的。
我们每个人不妨排查一下,一天工作中“余下的”“休息”时间有多少?我们的项目筹划、人员布局、改良思路都必须在有质量的“休息”时间中完成。把门关上、把电话关掉,每天让自己的大脑“休息”五分钟、十分钟,“余下的”时间,你会发现你会特别有生产力。
现代快节奏的时代,体现竞争力的不是你在做什么,而是你什么都不做的时候。一个每天被事情追着忙不停的人,是 live by default(随波逐流)。一个会积极“休息”以更好提升“余下”时间生产效能的人,则是 live by design,过着自己掌控、自己设计的生活。因为,“余下的”“休息”时间毕竟还是时间的主人自我完成调配的。
正如德国诗人歌德所言:
Things which matter most must never be at the mercy of things which matter least.
最重要的事情绝不能(因主人的错误安排)受最不重要事情的支配。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