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眼看世界|政府是物业还是股东?
上周出了一个2天的短差,飞了一趟阿姆斯特丹,就是有着“税收天堂”之国的荷兰开个董事会,以完成我们在APA税务协定中应尽的义务。
昨晚与远在美国的儿子通视频,儿子问了我一句:你知道我供职的JCI(Johnson ntrols, Inc. 美国的老牌工业企业)不再是一个美国公司了吗?
JCI可能是在特朗普上台前最后一个完成税务所属国变身的大公司(现在成了一家爱尔兰公司了)。再结合这一周网上最热议的话题之一——玻璃大王曹德旺,中国制造业综合税务比美国高35%,过去的一周称得上是“税务之周”了。

(图为曹德旺)
确实,税是一个我们谁都绕不开的话题。随着美国可能推出的税收新政,像曹德旺这样爱国的企业家都要“跑路”,而实体制造业遭受的冲击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
本文就从一个财税专业的眼光带给大家一个视点:在征税环节中,政府到底扮演一个怎样怎样的角色?
我在南洋理工学税务这门课时,记得我们学校最牛的财务教授劈头问了我们这样一个问题:大家觉得税是dividend(分红)还是 service fee(管理费)?这实在是一个很新鲜的提法。
说是分红,因为企业所得税的特点是对利润的征税,言外之意,一个企业只有盈利才会交税(财务利润与税务利润的细小差异暂且忽略)。这不就很像分红吗?分红的特点就是挣钱才分,亏损不分。
说是管理费也讲得通,像增值税等流转税的征税与利润无关,只要发生交易就得交税,这又有点像固定比例的收费了。
接着我这位教授的提法,我对此又作了些延伸思考。
分红与管理费分别对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股东与物业。

政府提供的服务,无非是安保、路政与教育等,但收费模式却可以因角色的不同而改变,而角色的认定主要看税收的来源构成。
我用中美两个国家的税收作比较。在中国2014年11.98万亿元的税收中,增值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占比53%,而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分别占比20%、6%,仅为流转税的一半。再看美国3.8万亿美元的税收中,最大的一块是个人所得税,占到44%,企业所得税也有28%,流转税只占到14%。


这两张图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美国政府的税收收入更依赖于企业与个人的收入,你挣得多,你就多分我一份,有股东的味道;而中国的税收一半以上来自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不管是否有利润,只要有交易发生,就坐地收税,更像物业管理。
这两种情形,哪个更好?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税收比例都倾向于所得税,因为它尽可能将税收与收入的高低挂钩在一起,因此更合理。那么我们中国能效仿吗?
这先得从增值税的特点说起,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我们国家如此倚重增值税了。增值税有三个特点:
1、容易征收。
它不像所得税要纳税人申报再审核,它在交易的环节由卖家代替政府代收了。我们平时说的逃税与避税,都是指的所得税,没听说过逃增值税的,敢动增值税脑筋开假票的,是要挨枪子的。自从98年毙了一批,基本上没人敢打增值税的主意了。
比如下图的发票,我这次出差荷兰时的餐费,下面有一行 VAT1.30欧元,是与14.95欧元的餐费一起收走的,我国也是如此,只是发票上不体现而已。

2、是个人与政府间的交易。
增值税只在末端起作用,它是由最终消费者承担的,与中间的企业无关(除非交17%、抵13%之类的少数企业)。这是政府与消费者之间的游戏。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为何增值税是头号税源了,中国人多啊。

3、透明度低。
这一点仅适用于中国。我在德国、美国与新加坡都生活过,这些国家的增值税都打在账单上的,而在我国,消费者并没有察觉。
王府井书店曾经为消费者搞了一个十分贴心的小创举,其在购物小票上,分列了价款金额和税款金额。比如标价100元的图书,小票清楚地标示:价款87元,税款金额13元。其实在国外,每单消费支出的税打在小票上,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做法遇到了麻烦,很多消费者质疑,买个书为什么还要纳税?是不是书店将企业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最终王府井书店不胜烦扰,放弃了向购物者做纳税人教育的机会。连读书人都不能理解自己在消费活动中的纳税行为,更不用说其他商品了。(摘自:知乎, 作者:张海宁, 链接:)
看明白了中国的主税增值税的以上三个特点,再来看改革方向就有头绪了,要从物业向股东过渡,得有两个大前提。
1、信任。
发达国家的征税都是建立在信任机制上,在申报表上签上你的名字(对于企业则是财务负责人或者法人代表),就意味着对政府的无隐瞒申报。
当然,对应的另一环是政府也必须建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执政信用。在政府收入的支配方面,政府支出、经济建设与社会福利的比例,我国基本上是20:40:40,美国是30:10:60,欧洲是20:10:70。随着中国的国力上升,应当慢慢在建设/福利的比例上向发达国家靠拢,这样可以提升全民的纳税积极性。
2、法制。
法制与信用必须齐头并进两手抓,欧美虽然重信用,但法制力度也有足够的震慑作用,逃税是要坐监狱的。像C罗最近爆出可能要坐6年牢的新闻,不管是否会坐实,有一点是明确的:不管你有多大的名气与金钱,只要逃税就得面临官司的麻烦。

(C罗被爆涉嫌逃税)
现在大数据的技术工具可以让政府更有手段来加强执法力度。把该收的税收上来,还可以从另一方面提升政府的执政信用。
如果一心只想做旱涝保收的物业,企业与个人便会想着规避所得税,因为固定税费已经够高了。而做成股东,便是开宗明义的和谐宣言:我做好我的服务,你用你的业绩来回报我的投入就够了。
有没有良民?良民大大的有。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