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论税之二:像雾像雨又像风的“等”
年轻僧人问禅师:师父,上次您说“等”字奥妙无穷,为什么徒儿始终悟不出来?
禅师说:傻徒儿,每天坐着想,能想出来吗?你至少应该先百度一下啊!
年轻僧人:师父,我就是百度了以后才糊涂的。百度百科上说“等”字有五个含义,前三个很好理解,意思分别是品级、相同、等候的意思。
禅师说:嗯,这几个意思确实好理解,但在文件中肯定不能这么理解。
年轻僧人:对啊,师父,还有两种解释,一是列举未尽,如我们学习数学、语文等课程,二是列举后煞尾,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三大城市。一个未尽,一个煞尾,把我给弄晕了,到底是列举完了,还是列举没完?
禅师微微一笑:这就是前几日我和你说的,“等”字不能随便理解,需要细细揣摩。
年轻僧人:弟子愚钝,请师父明示。
禅师道:在法条中,如果列举一些事项后,直接用“等”进行表述的,属于不完全列举的例示性规定,这属于列举未尽。如果列举一些事项后,又以“等”概括性用语表示的事项,均为明文列举的事项以外的事项,且其所概括的情形应为与列举事项类似的事项,这也属于列举未尽。(见法[2004]96号)
年轻僧人:什么情况下会是列举煞尾呢?
禅师道:通常在列举后,先说“等”再说数量词,就应该是列举煞尾了。比如你刚才说的例子,北京、上海、广州等三大城市。但法条中很少见到这种形式。普遍认为,在法条中的“等”应该属于列举未尽的意思。
年轻僧人:那我就明白了,这很明了,法律条文中“等”大多是列举未尽的意思。比如印花税目税率表中对财产租赁合同征税范围的规定:包括租赁房屋、船舶、飞机、机动车辆、机械、器具、设备等。这里的“等”说明还可以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出租土地、出租女朋友……
禅师急忙打断年轻僧人:出家人不说妄语,虽然这个等字是列举未尽的意思,但这个“等”里面包含的内容,不是你想等多少就等多少,那样岂不是就乱套了?必须是制定法条的部门或授权部门才能解释。
年轻僧人恍然大悟:噢,是这样啊,那按照这个说法,虽然有“等”,但没有列举进去的租赁物,就不用缴纳印花税了。
禅师微笑道:那是自然,否则像你说的,连出租女朋友都“等”进去,这征税难度可就大了。
年轻僧人嗫嚅着:可上次稻花村的王二村长过来问我,说他们出租给丰年公司土地,签了一份土地租赁合同,要不要缴纳印花税?您当时正在打坐,我就没有惊动您,直接告诉他们,要缴的。
禅师说:那你今天抽空下山,去告诉他们不用缴了,如果多缴了,可以申请抵税或退税的。错了不要紧,改过来就好。
年轻僧人说:那我以后可不敢随便解释了,比如上次说的财税[2014]1号规定:“企业范围内荒山、林地、湖泊等占地,2014-2015年,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那如果是河流,是不是就不适用了?
禅师说:你看这个文件中“等”后面有个概括性的词语“占地”,这属于明文列举的事项以外的事项,且其所概括的情形应为与列举事项类似的事项。所以在这个范围内,类似的事项,比如河流应该也是可以包括进去的。但若说是闲置土地,就和前面列举的事项不类似,不应该包括进去。
年轻僧人说:师父,真晕啊!一个字就要学这么半天,看来我想把税法搞明白,恐怕需要学一辈子!
禅师微笑:何止税法,任何一门功夫想要学到登峰造极,一辈子都不一定够。既来之,则安之,何必纠结于时间长短?
年轻僧人道:师父说得极是,是我太心急了!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