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折旧看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之前遇到一个案例:有家工厂要做初始化上线,期初数据录入完成后,测试折旧时发现每月折旧额远远超出预计。核对明细后才知道,是一笔大额的无形资产影响的,初始化时不小心将使用年限少填了十年,一年摊销额差异有好几百万。这个案例只是一次录入的疏忽,但如果是刻意为之呢?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对利润的调节?事实上,折旧摊销的确是影响利润表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也从很大程度影响着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1 使用年限是妖孽
会计准则和税法对折旧政策的要求有差异,通用的做法是,让核算同时符合会计和税法的要求,以免还要做麻烦的纳税调整。即便这样企业在选择折旧政策时仍有很大空间,年限长一点?还是加速折旧?关于这一点,有位财务经理说过很经典的一句:私企是想方设法赚钱不赚利润,国企则相反,是想方设法让利润好看不省钱。这里其实涉及一个很重要的税种所得税,企业的利润有高额的所得税,且必须是现金支付。新企业如果选择开始时多承担折旧,其实是在延迟纳税,毕竟对新公司而言,现金仍是很有用的。《财务智慧》里说折旧政策是财务估计的艺术,是要利润还是要现金,取决于财务怎样选择。
因为这估计的艺术,也使得决策者容易被年限迷惑,比如说目前机器设备的使用年限通常是十五年,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设备,平均下来似乎也那么影响利润了;更有甚者,土地使用权的摊销年限可能还是五十年,价格再高看起来似乎也不是那么难承受。可问题是,企业的企业平均生命周期根本连十年都不到,这资产在十年后真能为企业创造利润?您能预计五十年后企业的状况吗?
2 别让投入成为企业不可承受之重
固定资产投入最容易成为企业的沉没成本,一旦买回来,最靠谱的方式是通过产品变现,如果是想通过卖资产变现往往意味着大幅减值。尤其是,很多企业选择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扩张,采购成本高,而遇到经营困境往往又是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固定资产要脱手就更难。所以,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务必要谨慎,需要对企业资金流、资产回收期、资产投资收益率等指标进行充分的评估,确定对未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而且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使用年限的评估应该结合企业运营状态,采用更保守的方式。
今年有一则收购案例很火爆:微软几乎用天价收购了领英,事后很多分析师认为,从微软角度这场收购溢价太多,很可能是下一个摩托罗拉。虽然领英凭借各种风口卖了个好价钱,但在此之前它其实已经处于亏损状态,最主要是的原因是之前一年领英迅速扩张在世界各处增设办事处,租赁办公楼,这些投入严重侵蚀了他的利润和现金流。领英能找到金主,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被金主瞧上,所以,还是应该学苹果,他们在创业之初可是租得偏僻的便宜地下室当做办公场地。
3 资金从哪来?
然后就是钱从哪来的问题,需要考虑资金成本。有些企业是土豪不愁钱,那无所谓咯大把银子砸就好,通常情况下是需要提前规划,比较好的做法是在年度预算里就将资本化的资金需求和其它日常营运类资金需求分开,更便于资金的统筹。如果是大额资金,一般不建议采用短期借款的方式,会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偿付压力。所以,现在很多企业会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获得资产,这在航空、航运行业很普遍。甚至会选择从国际市场融资租赁,利用汇率来调节资金成本。像华为则常常选择通过债券市场筹集扩张资金。不同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在资金成本和流动性之间做出取舍,总之是考验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金管理水平。
关于固定资产投资,有两个常用的决策模型,我们下次再看。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