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管理会计随笔(四):管理会计道与术

谢力 / 2016-11-24
文字 正常
  • 标签:
  • 管理会计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本文是2015年度管理会计论坛《管理会计:全球经验与中国实践》听后感之一。重新回顾一下,发现很多观点仍然适用。

    一、管理会计之道

    1、避免拿来主义

    伦敦商学院的教授提到一点:管理会计是否普世的?还是适用于西方的?

    任何的工具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问题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手段大多产生于西方发达经济体,是在一定经济大环境和人文大环境下产生的。比如,成熟市场经济市场中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最重要的资源:“资金”,因此,这种强大的外部约束,导致企业有很强的管理提升动力。反观我们的国有企业,顶着一个“红帽子”,银行主动送低成本资金上门,管理层可以不计成本扩张,如此之下,进行精益管理的动力本身就不足。虽说经济“新常态”下,竞争将各位激烈,但只要资源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出来,还是不能改变粗放式管理的“旧常态”

    这种大环境的不同,必要需要思考如何将西方管理工具“本土化”的问题。但是,翻翻各类管理教科书,基本上是“一大抄”,其内容基本上可以在西方经典教科书中找到,看不到任何吸收消化,更遑论创新。

    日本管理理论界在这点上做得比我们要好,他们的很多理念还应用了中华很多传统文化的东西,可能更适合中国本土实践需要。

    P.S. 我认为一个好的管理学家,应该首先是一个社会学家,洞察人性和文化基因。因为,管理的根本是管人,而人是社会性的。

    2、从圆点出发

    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是提升组织(企业)的绩效。任何管理理念和手段都只是工具而已。因此,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圆点就是企业的目标

    企业目标最宏观的概括就是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我们都在谈论具体的工具,却忽略了目标。如果大家留意的话,日航(3万员工的生计、日本国民的出行福利)、京瓷、丰田(42%+18%在自发自愿做目标成本管理)等案例都或明或暗的强调了价值观的重要性。

    点评老师说,阿米巴在京瓷的成功也许是基于稻盛和夫的个人魅力才能实现的。我个人认为这种个人魅力其实就是价值观。不光是稻盛和夫,日本50年代一代的企业家都是秉持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去创业的(大家可以去找这些企业的使命宣言)。最重要的是,他们不仅仅将这种使命宣言作为口号,而是身体力行,这正是他们的个人魅力的源泉

    比如,阿米巴里面一大难点就是如何制定内部转移价格问题。如果企业的员工秉持某种远大目标和双赢思维,从企业利益而不仅仅是个人利益、部门利益来协商内部转移价格,可能就不会“一地鸡毛”了。

    很多管理执行中的问题,在我看来都是可以回到价值观这个问题上来的。比如,缺乏熟练使用管理工具的人员,如果员工本身没有激情,你再怎么培训效果也是不理想的。而一个远大的目标可以让员工更积极主动,一个认为在“造教堂”的员工胜过100个只是在“砌砖”的员工。

    因此,从圆点出发,从企业使命价值观出发,是管理会计根本之道,而各种工具只是达成目标之术,是手段。道长存,而术如水!

    3、尊重自然法则

    1)成本效益原则。这是自然界“趋利避害法则”的延伸。大而全、高大上的东西如果与产出不匹配,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

    2)生态多样性原则。不要指望所有的人都成为马云,不要指望所有的企业成为阿里巴巴。因此,不要指望通过培训等等手段让所有的人都能掌握管理会计工具。21世纪最缺的是人才,而且是充满激情的人才。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实现需求的,因此,通过宏大的价值观,将分散在各处的人才吸引过来,才能打造一个伟大的企业。

    4、管理会计是技能,而不仅仅是岗位

    管理会计应该成为管理层和知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而不是财务部门的事,更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

    二、管理会计之术

    1、“管理会计工具”=“管理工具”吗?

    各位嘉宾提到的“管理会计工具”不下20种,我只想请大家反思一个问题:把这些工具称为“管理会计工具”后,与被称为“管理工具”有没有差别?如果有差别,那么差别在哪里?如果没有差别,那么,用“管理会计”这一概念来统称这些“管理工具”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2、大道至简:PDCA!

    抛开各种术语和概念,管理的核心就是PDCA。各种管理工具,不管名称多么诱人,本质上都是对PDCA的丰富,或者说为PDCA的开展提供了框架和手段。还是那句话,回到圆点去思考答案。

    3、存在普遍适用的工具吗?

    没有!!!对症下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TOC理论强调找瓶颈,可以说企业70%的瓶颈在于销售不足,众多工具中似乎只有丰田的目标成本管理(CE与DE的关系)和吴老师的SWOT Srecard涉及到了这个方面。企业的绩效应该向外看,来满足某种客户需求,过多向内看,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财政部(还有国资委)一直操心企业的管理问题,“管理会计”也不是其推出的第一个管理概念,不断推出概念本身就说明,前面一个概念没有让这两个婆婆满意。所以,不要以为“管理会计”是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一切企业的绩效之门。

    4、不要过分贬低传统会计!

    财务会计容易吗?有多少人敢说自己对41项会计准则充分理解了?一个合并范围就可以让人抓狂了!

    经济活动越来越负责,会计准则越写越抽象,越来越需要职业判断。行行出状元,没有比要因为要抬高管理会计而贬低财务会计。

    其实一句“不做假账”,本身就说明“财务会计”任重而道远。

    5、IT是工具的工具

    如果10年的BI、数据仓库基本没有成功的,如何保证再一个10年后,不会说10年来的管会IT化都是失败的?

    “上ERP是找死,不上ERP是等死”这句话在业界是耳熟能详的。为什么?问题就出在没有正确理解IT化上。IT是工具的工具,比如全面预算管理是工具,那么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就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工具。如果全面预算管理的熟练使用程度只有“1.5分”,那么,你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再先进也只能是摆设。IT只是信息收集、传递、整理的加速器,但IT并不能替代人对数据做出分析、判断。

    如果在推行BI、数据仓库、ERP的时候更多是从管理出发,而不是从技术先进性出发,情况可能就不会这么糟糕。但这又面临定制化成本太高的障碍。如何平衡这种矛盾?软件小型化、专业化可能是一种选择,比如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做成N个小模块(小零件),使企业可以根据所需自由选择。云技术应该为这种生态提供了技术可行性:有一个通用的基础架构平台(解决不同应用系统互联互通问题),而后各种应用系统开发商基于这个共同平台做各种零件,零件之间通过标准接口,能自由搭配。通过长尾效应,汇聚各个niche市场,解决了开发的经济性问题。

    三、管理会计展望

    1、不要仅成为专家和中介的盛宴!

    管理会计会不会是又一次“管理风潮”的主角?管理会计会不会成为一个框,各路英雄都把自己擅长的领域挤进去,来分块蛋糕?

    远的不说,前一个“管理风潮”的主角“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在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之外,到底给企业带来了多少收益?

    哪些动辄亏损上亿、数十亿的企业,内控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外部环境的问题是不是本身也就是决策的问题?

    2、要重案例分享,不要重准则体系建设!

    回顾过去的经验,准则体系其实存在很多负面的影响。

    我们过去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教育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使我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准则体系让我们因没有方向而抓狂,但有了准则体系又让我们放弃了思考,直接将准则抄成管理制度了事。

    管理会计建立几个原则(影响、相关性、价值、信任)足矣!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

    将更多的经历放在案例研究和分享上,真正让产学研互动起来,让理论界和实务界在思考中互动,在思考中消化创新,走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之路。

    作者
    • 谢力 透过财务看业务,透过内控看管理。
      喜欢两句话:1. Help Others, Improve Myself.2. If I rest, I rust!践行之。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n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