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职问答】该选择做什么领域的财务经理?
TA问:
目前我也算半个财务经理(职位名称不是挂我的,一个不懂财务的常务副总挂着) 我想有更好发展,现在有点迷茫不知所措,我们这个职业学习的内容很多,有财务分析、成本分析、税收筹划、融资、预算、内控等等,你们算是我们这行混的比较好的老师了,以你的经验,要想在这行走的远,我应该如何去提升自己呢?我现在是都懂一点就是皮毛了点,现在是都研究还是挑几个研究(如果几项是什么?)还是说其他更好的方式,当然我也觉得没那么厉害也没那么多精力全部研究吧,如果挑一两项挑什么呢?有点迷茫。
米粒答:
任何职业都包括很多个模块,所以要先想清楚自己是要通才通道还是专才通道,财务也不例外。通才就是负责全面财务,专才就是你列举的这些方向。不知道你说的“研究”是指的什么含义,学术上的还是实践上的,如果在企业工作,学术上的研究比不上实践,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做那方面的工作,怎么研究都是没有直观认识的,因为只有实际负责那块事务,才能对实际业务情景有不同的判断和变通处理,对困难有切身的痛感,这种感受比通过看书、听课、看已有的案例、论坛与人交流的研究要重要许多。所以不管你计划在哪个领域发展,都要争取到机会去实际做那方面的岗位或操作相关职责。
至于这些方向选什么,我觉得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特长,但也要考虑自己想去的公司类型而定,因为越到大公司,这些分工越细,也就是越需要专才,而越是小公司越需要通才型财务经理。如果是术业有专攻的大公司,特别是有多层组织架构的集团公司,那么在选择这些方向时你就要考虑是做集团层面的还是下属运营单位层面的。比如融资、税收筹划这种领域在很多集团型大公司都是独立出来放在集团层面去总体设计把控的,下属运营单位的财务经理不需要负责这些,但象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这种方向就正相反,到下属运营单位才能学到更多,在集团总部接触不到一线运营的问题,即使在集团总部负责财务分析或成本,也多起到合并报告和业绩评价的作用,但这种工作的精华也就是实际运营绩效的改善,还是必须到运营子公司去做才能实现。还有一点要考虑的就是行业选择,这主要是针对象成本和经营性财务分析这种方向而言的,不同行业的分析和控制的方法和着重点很不同,选这种方向,以后跳槽就尽量要找和自己过去公司相近的行业。
所以,你描述的“想要更好的发展”,什么叫“更好”,其实见仁见智。我建议你最好从现在的职责出发,先不要去研究不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把自己的职责梳理一遍,看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以及我上述的那些考虑原则,选择一两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研究实务,特别是对工作中碰到的那些例外事项的深度思考,是最利于形成深刻独特的专业见解的。
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以前碰到过很多次,有的是offer怎么选,有的是想突破现在的领域换一个方向,所以三年前我在会计视野论坛写过一篇帖子是关于财会人做通才还是专才的。在这次出版的新书里,我把这篇帖子收录到了第21章 “专才vs通才:哪种财务岗位才是香饽饽?”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
其实这种问题看多了的时候,我常常觉得挺感慨的:人就是这样一种不知足的动物,总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不踏踏实实在一个领域干,整天瞎折腾~ 不过话说,我自己不也是这样么,这不也正是人生的乐趣么。其实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能踏踏实实在一个领域干,常常是没有能力选择或没有权利机遇去选择的结果,比如我们的父母辈因为国家体制的原因常常在一个单位干一辈子。所以在权衡利弊纠结选择的时候,别忘了一件事:有选择就是幸福哒。
祝大家周末愉快!^_^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