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境界和税务的境界兼评某些专家的境界
1、引言
去年有段时间我去"自闭桃源称太古",错过了论坛里几位大仙关于税务境界的讨论,深以为憾!
本年早些时候,我又去“偶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了,刚刚去在视野逛了一圈,发现由两位大神不约而同地对当前的某些专家进行批判:
占星者:发现论坛有个很不好的风气
http://bbs.esnai.cn/thread-5020257-1-1.html
qiqiaoao :视野税版有这么一个特色,广告贴上专家满天,业务讨论专家失联
http://bbs.esnai.cn/thread-5020255-1-1.html
两位大神的观点跟我对所谓的税务专家的观点非常类似,尤其那个33秒节税30亿的(我刚回来,真不知道这个是谁说的,误伤莫怪),按照人的正常语速,33秒也就说一百多个字吧;一百多个字的方案不是方案,只是在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勒索、敲诈客户而已;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赚的钱是黑心钱,这种利用客户的无知赚钱的方式本身也没有技术含量,反倒有点向“火车站派”看齐的风格了,对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觉得早就应该免费提供给客户了,并且我也已经开始着手这样做了。
其实这个话题,我们在去年及前年在好几个群里面就多少涉及过;今天拿出来,再增加几个观点,算作“税务境界”的狗尾续貂也好;算是对所谓专家的批判也好。反正是个大杂烩,估计投稿也没有编辑敢用,下面且听我来啰嗦。
2、税务的境界
请注意,这里是说的税务的境界,这个境界是我们税务人对税务的基本态度,这里说的不是为客户“铲事”而求得一个结果;也不是大多数老板们骨感的税务意识;更不是绝大多数税官们简单而粗暴地征管意识。
当然,现在谈到税务人,谈到税务筹划,连在火车站倒卖发票的都认为自己在从事税务筹划,都认为自己属于这个税务咨询行业,对于这种现象:
——首先,这种现象有,而且非常普遍;
——其次,这种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税亦有道@转录请注明】
——第三,我不是税务行业的话事人,也无权把人家开除出这个行业。
但是我们在这段文字里,我想我有权把这种简单而粗暴地同行排除在外——这不是我们讨论的对象,我们仅讨论税务的技术境界。
3、关于境界
无论是为人,还是治学;无论税务,还是其他学科,大约都存在这样四重境界:
(1)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税亦有道@转录请注明】
——这时候刚入行,不知道也不奇怪,这个阶段不要妄自菲薄;
(2)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这个时候学点皮毛,以为自己无所不知,什么话题都敢碰,这个阶段呢,也不要妄自尊大;
(3)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税亦有道@转录请注明】
——这个时候才初窥门径,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很多知识越深入,方能越来越觉察自己的幼稚和所知之少。
(4)知道自己知道什么
——正视未知,深究已知;古语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没有人是全领域的专家;对已知领域赋予足够的精力去深入阐发,这才是治学、治事的态度,也惟其如此方能持续不殆。
可惜的是,现在所谓的专家,第二境界的多,第三境界的少,第四境界的少之又少。现在的税务达人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的凤毛麟角;而能够说出自己不擅长的短板,又能明确确定自己独到的领域的更是少之又少。
税法的运行依赖于税收条文,但条文是死的;信不信,大师去看一个文件,跟小学生去看没什么分别,连标点都不带变的。不信你把王军喊来,我去找个小学生,咱们试试!
所以要了解税法背后的精神,在规范什么,在指引什么,在调控什么,在限制什么,趋势又当如何;了解了这些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名家——知根本、知源流、知趋势;洋洋千言,虽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这才是大家风范。
也遇到过不少所谓的“大师”,其言辞经不起稍微的推敲;其所据法文经不起任何质疑;动辄肆攻击、谩骂、嘲讽——我到论坛来的少,这是群里的现象。借此宝地,再一次正告那些所谓的“大师”:与人斗,终是下乘小道;有能耐跟税理斗,跟原则斗,跟规律斗...... 敢么?【税亦有道@转录请注明】
4、不算境界的内容
有一种观点是在说税务经理的功能就是如何达成老板们的要求,给老板一个结果;换言之,去给老板“铲事”。
个人认为,这个属于税务管理的一部分,属于沟通层次的内容,说得文化一点,这是方法论的东西,与境界无关。如果一定要和境界扯上关系的话,个人觉得这个跟老板们的税务意识、税务境界有关系。
“自查有税源、沟通能减税”这是我们的税收征管现状;一方面纳税人遵从程度有限,税务局稍有动作就心虚了,害怕了,然后摇摇尾巴去交税;另一方面税务机关执法弹性太大,攥把沙子也要挤出油来(这个属于另外一个话题了,以后有机会再展开)。【税亦有道@转录请注明】
受此影响,行百里者半九十,再专业的分析,也要落实到沟通上来——这个沟通,包括正儿八经的谈判磋商;也包括拉关系、铲事、兑缝。无论拉关系、铲事、兑缝;还是正儿八经的磋商谈判,这都是可用的税务沟通管理方法,这与境界无干。
5、税务的境界之税务意识与税务立场
税负始终是企业利润的负项(好吧,我承认大学的教授太过严厉,都过去十多年了,我还是不敢直接说税负是企业的成本),最终要从老板/股东的收益中减除。老板/股东对税务的态度总是基于自身的价值保护。这种价值保护有两个出发点:税后价值最大化、税务风险的最小化。【税亦有道@转录请注明】这里可能有争议的就是,降低税务风险,以小额的现时损失换取长久的价值,算不算股东的价值保护?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
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不同的规模中,老板/股东是在税后价值最大化和税务风险的最小化两个出发点交互影响下形成自己的税务态度,也就是老板/股东的税务意识和税务立场。【税亦有道@转录请注明】企业初创期,老板可能宁愿承担税务风险也要去保护现时的价值;而发展比较成熟的企业或者公众公司则很可能会因为一些微小的风险而酿成天大的损失,因此,这类公司保护价值的方式往往应该是最先先从风险最小化开始。
公司的税务管理方式往往取决于老板/股东对税务的税务意识和税务立场。有很多同行抱怨过,为什么一个能够为客户带来很大税负节约的方案得不到客户的赞同?也有很多税务经理抱怨过,为什么一个很好地方案得不到老板/股东的支持。【税亦有道@转录请注明】根本原因在于这个服务者或这个税务经理没有准确识别和老板/股东的税务立场或税务意识,以及具体立场下的需求、期望、目的……,方案的出发点不是老板/股东的税务立场或税务意识,自然无法获得老板/股东的人体,自然也就无法获得公司的支持。
管理学中有一种管理叫做“向上管理”、项目管理(PMP)知识体系中有一种技能叫做获取资源或者干系人管理。这些属于管理范畴的内容,本文就不展开了。
6、税务的境界之关于公司(或老板/股东)的税务立场
公司的税务管理方式或者老板(或股东)税务意识和立场,有人简单地描述为:使税务价值最大或者使税务风险最小;这个说法不能说有错,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税务人员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就像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晚饭吃拉面,但是到底吃的是兰州拉面,还是味千拉面,还是美国加州牛肉面,这里面是存在很大差别的。
再比如,我们说想找个人结婚,那么这个人的定义很多,有高级灵长类哺乳动物的定义;有性别定义;也有会使用工具的智慧生物的定义;还有具体环境对这个人的定义:年少多金的人、成熟幽默的人、价值观趋同的人、看对眼了的人。。。
识别公司的税务管理方式或者老板(或股东)税务意识和立场也是一样,我们可以浅浅的识别出“少交税”的立场,也可以识别出现阶段“老板愿意承担100万元以内的税务风险去做一些事情,超过这个风险老板是无法接受的”这样一种税务管理的立场。【税亦有道@转录请注明】
作为税务职业经理人至少应当能够识别出,老板(或股东)在具体某类型的事项上做出决策时考虑的是现时价值还是风险,应当识别出老板(或股东)愿意用多大代价来追求价值或者消弭风险。应当去关心不同业务的税务价值和税务风险在老板心中的重要性是怎样分布的。【税亦有道@转录请注明】
7、税务的境界之关于税务经理角色和税务管理工作
作为一个专业的税务职业经理人,必须要准确的识别公司和老板(股东)们的基本税务态度,根据老板(或股东)税务意识和立场来选择税务管理策略。为管理层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提供恰当的决策意见、选择恰当的服务商,来达成老板(或股东)的税务追求(价值最大 or 风险最小)。【税亦有道@转录请注明】从经理人的操守而言,可以不认同公司的税务意识,也可以不接受这份工作;但是如果接受了,就必须与公司、与老板的税务立场保持一致。(说个题外话,我一直在谋划找一家甲方公司的税务管理工作;但是到现在一年多了,仍没遇到在税务认知方面比较默契的公司(或老板),似乎这个比找女朋友还难。)改变一个人的判断很容易,但是系统的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很难,如果你不准备费这劲,就不必在这行找了;如果你准备做好税务经理的工作,那就要做好费劲的准备,没什么可抱怨的。
有个不恰当的例子:很多高成长公司(老板)的税务意识,其实就跟暴发户一样,穿了一身光鲜的衣服,走在路上,踩了一滩脏东西(90后管那个东西叫 翔,不知道跟“鹤舞白沙”有没有关系),立马以灭火的方式原地打滚,企图借助身体与大地的摩擦,把自己洗白——公司规模小时,这样做是必要的,生存第一嘛;但是当公司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成为地方主要税源,成为公众公司,这样做未免太有失身份了。——这样的公司或老板,怎么玩都可以,但我们可以选择不跟你玩了,谁也不是谁的救世主!
东拉西扯的有些乱了,总结一下:
企业的税务管理策略是方法论;
企业的税务管理策略的是从老板(股东)的税务境界展开的;
老板(股东)的税务境界来源于他们的税务意识和税务立场;不外乎从他们在对税后价值的追求和对税务风险的规避两个维度的选择;【税亦有道@转录请注明】
税务经理选择的税务管理方法必须与老板保持一致,否则无法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率;
税务经理有权拒绝在税务意识扭曲的老板手下工作。
税务经理进行税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很大程度上是为更高层次的人提供税务方面的决策支持(战略层面的、最高决策层面的、以及兄弟部门的)【税亦有道@转录请注明】
8、税务经理的逆袭及其他
说到这里还应该在讨论一个话题,就是税务经理的向上管理;帮助老板(股东)选择恰当的税务立场和税务意识。尽管这个很难,而且也不纳入kpi,也不会有额外的工资奖励;但会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税务经理的效率。
我们的税务环境就是一个“自查有税源、沟通能减税”的环境,就是一个征纳双方都不尊重税法,遇到事情靠沟通谈判解决的税务环境。这样的环境中强制要求老板必须做到纳税遵从,也不现实——别人都在打擦边球,只有我们去遵从,客观上这也是一种对自我的不公平。
但是作为税务经理更多的时候是扫雷兵的角色,应当准确的识别税务风险,确定税务风险在那里,税务风险的程度、税务风险的引爆点,等等。识别这些风险并向管理层提供决策意见,而不是越俎代庖。在具体的决策中,税务建议应当服从老板们的“大局”。
这里所说的税务风险,包括狭义的风险,即税负成本的增加;也包括更广泛意义上的风险,如:税负成本的不确定、公开舆论的风险等。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