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财税|浊酒明月心--中秋我们说会计
(此文作为旧作一篇,献给我深爱的事业……)
今年中秋的月亮是十五圆的,妻儿不在,邀老友家中做客。月饼、鸭子、毛豆、芋艿我排开一桌,老友则带来毛蟹一对,老酒两瓶。

我不善饮,只劝老友多喝两杯。老友不听,还是给我斟上一杯。
我托起杯,瞥了一眼酒瓶,脱口而出:“会(kuài快)稽山啊~”,但老友按住我的杯子,正色道:“再说一次!”。
我莫名问:“会—稽—山,怎么了?”
老友松了手,笑道:“朋友,别说你书读得多些,但我是绍兴人!今天,你读错了!应叫会(guì桂)稽山,而不是会(kuài快)稽山!”
我也笑道:“今天趁月圆兴高,我这个老会计就谈一谈会计。”
我啜过一口酒,缓缓道来:“《史记》有记,在禹夏时代,大禹王曾在江南茅山召开过一次诸侯会议,考评诸侯的功绩。这次计功大会刚刚结束,大禹王便死了。当时,诸侯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把他的遗体安葬在茅山上。为了纪念大禹和他主持召开的这次会议,经诸侯商定,把茅山更名为‘会稽山’。‘会稽者,会计也’,也就是统计功劳的意思,而这个‘会稽’便是今天‘会计’的起源”。

老友瞪着眼,强咽下一口酒,茫然道:“我错了?!难道老家人都错了!几百年,几千年?”刹那间,好象这辈子白活了一场似的。
看了他的样子,我差点笑喷了,又补充道:“《周礼》有云:月计曰要,岁计曰会。联系起来读曰‘kuài’”;清代焦循针对西周‘会计’概念重新定议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kuài:总计)’。经现代会计学家们研究,夏代的会稽山的‘会稽’虽有记录核实之意,但尚未作为财务核算专用。在西周前,人们表达‘开会’、‘集会’、‘相会’之类的意思用的是“合”字;反映事物数量的增加或数目字相加也用的是‘合’字。西周中后,人们便根据“开会”及“会计”这两个方面的涵义逐步在摸索创造新的字形,最后终于使这二方面的涵义从“合”字中分离出来一个新字,就是‘会(kuài)’字,会计的‘会’字!”
老友听完,强咽了一大口酒就说:“我的天,一个‘会’,看把你们当会计的给折腾的。我看你,老酒没喝两口,就变成了会写四个‘回’字的孔乙己了。”
我叹道:“不错,我若生在那时也定是个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痴子啊~”
一时兴起,酒意正酣,我取了酒杯,拉了老友,登上天台,浊酒映月,一饮而尽。恍惚间,我分明看现了登临会稽山的大禹王,看见了举杯邀月的李太白,看见了温月下酒的林清玄,看见了在校园中擦肩而过的易庭源先生,还有那个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痴子……

第二天,老友说我昨晚喝醉了,我只能解嘲道:“我没醉,只是累了,累了……”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