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则故事说说税
最近在看《阿富汗空战》的电子书,是关于当年美国攻打阿富汗的。曾经前苏联也攻打过阿富汗,但失败了,究其原因,前苏联是大部队开进,猛打猛攻,70%的成本用于火力进攻,30%的成本用于寻找目标。但美国不是,美国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因为,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对攻打阿富汗的部队进行了架构重组,把前苏联的进攻方式颠倒过来,用70%的成本进行目标搜索,30%的成本进行火力进攻,他把部队分成了若干个战斗小组,战斗小组的每名士兵各有专长。,这些战斗小组带着一套上百万美元的战斗装备,在阿富汗山区寻找目标,一旦发现目标立即将坐标方位传给后方,后方立刻组织火力定点清除,甚至连弹药量都是精确计算的。这也是我们在很多美国大片里看到的情景。

这个故事和税有什么关系呢? 我觉得还是有的,至少在两个方面是有关的。
首先,我想到的是企业财务(税务)部门与经济合同的关系。纳税申报是财务部门的分内工作,但在纳税申报的环节,企业的一项经济行为应该缴纳多少税款已经确定了。我们经常会遇到企业的管理者抱怨说怎么交这么多税,并要求财务部门“合理避税”,可是多缴税还是少缴税是财务部门算出来的吗?是财务部门能决定的吗?问题在哪?合同决定了业务过程,业务过程产生了税收,纳税申报环节已经是一项业务结束的环节,交多少税已经无法改变了。现在回到刚才的故事,故事中战斗小组的每个士兵各有专长,有的是狙击手,有的负责爆破,有的负责通信,这也是我们在美国大片中能看到的,不同的专业缺一不可,因为这决定了一次战斗任务的成败。回到企业,在企业签订合同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采购部门或者销售部门的身影,很少能看到财务部门参与其中,这就好比一个人员配备不齐的战斗小组,发现目标后无法将信息传递给后方或者侦查时没有狙击手掩护一样。合同条款中不同业务如何签订条款、收付款时间、收付款方式、价格含税不含税以及发票如何开具等等很多条款都会影响到纳税成本。事前没有财务(税务)部门的参与规划,事后却要求财务部门减少税收成本,“你以为臣妾不想吗,可是臣妾做不到啊”。当然对于财务(税务)部门来说,也应该加强税收政策的学习研究,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各项经济行为中来。
其次,通过上面的故事我想到的是税务筹划。税务筹划这四个字是可以光明正大的说,但“合理避税”这四个字却实在是不敢恭维,因为避税没有合理的,如果是合理的税务机关就不会有专门的反避税部门了,避税是税务机关反对的形式。还是回到刚才的故事,美国为什么能取得阿富汗战争的胜利,前苏联为什么会失败?这就要归功于拉姆斯·菲尔德采取了一种筹划方式,即组织架构重新设计,将大部队开进改为小组作战。税收筹划也是一样,筹划的方式多种多样,组织架构的重新设计是税收筹划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事前筹划。通过组织架构的重新设计以及经营模式的改变来用足用好税收政策才是合理减少纳税成本的方式之一。企业不应该总是想着如何避税,“合理避税”?呵呵!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