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调整了 KPI调整吗?
导读
一般而言,KPI确定后不得随意变更。在预算显示公允时,预算调整与KPI调整可以同步,也可以不同步。关键点在于,预算调整后是否对被考核人有利:如果有利,KPI可随之调整;如果不利,KPI不宜调整。
一、何时需要调整预算
预算为什么做不准?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原因有:①对市场与业务的理解不透;②主要经营指标是上级硬压的;③为应对考核,有意打埋伏;④推出了新产品或开拓了新市场;⑤企业处于初创期,业务未定型;⑤组织架构不断调整,缺乏历史数据参考;⑥预算博弈一方比较弱势。预算不准是常态,但对预算结果要有考核,有人要为不准承担责任。
如果把预算当作管理工具,预算的准确性必须要有保证。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调整预算是预算管理的常态,预算严重偏离实际时就需要调整。何谓“严重偏离实际”呢?当预算与实际情况产生巨大差异且无法弥补时,过大偏差的预算已经对工作失去指导意义时,调整预算是必须的。
需要强调的是,调整预算是有前提的,不能把因执行者努力不够、经营不善造成预算执行不理想当作调整预算的理由,不能轻易调整一个执行不良的预算。
二、KPI随预算调整吗?
进行预算调整后,对预算单位负责人做绩效考核的KPI应该以调整前的预算为依据,还是应该以调整后的预算为依据?这是很多会计人都困惑的问题。
KPI如同经营者立下的军令状,应该非常严肃。理论上KPI不应变更。如果市场没有出现重大变化,组织机构未进行重大调整,预算可以调整,但作为绩效考核依据的KPI不能调整。调整后的预算主要用于过程控制,后续预算执行以调整后的预算为主。但KPI应依旧使用调整前的预算。一言以蔽之,考核用调整前的,执行用调整后的。
也有特殊的情形不能因循此例。譬如,KPI偏差过大,会导致绩效考核显示公允,引起激励效果不足。这时该怎么办呢?请看下面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甲公司销售一部2016年确定的KPI为收入2000万,回款2340万。半年过去后,因为甲公司所处行业受到政策性限制,产品销售急剧萎缩。公司决定,将销售一部预算调整为年收入800万,回款936万。
【分析】很显然,如果继续按照原来的KPI对销售一部进行考核,已经毫无意义。无论销售一部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完成KPI。这种情况下,按照调整后的预算对销售一部进行KPI考核更可取。
案例二:乙公司旗下子公司最近成立,2016年确定的KPI为收入2000万,回款234万。半年过去后,发现该子公司产品销售势头强劲,上半年就已经超额完成了全年的KPI。公司决定,将该子公司的预算调整为年收入5000万,回款5850万。
【分析】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调整后的预算重新确定KPI,会给被考核人一种鞭打快牛的感觉。如果让被考核人感觉这是上级在有意调整KPI施压,被考核人可能产生逆向选择的心理,故意不完成KPI,留余粮、打埋伏。因此,这种情形下依旧采用以前的KPI或许更易让人接受。
通过这两个案例的分析,不难发现,在预算显示公允时,预算调整与KPI调整可以同步,也可以不同步。关键点在于,预算调整后是否对被考核人有利:如果有利,KPI可随之调整;如果不利,KPI不宜调整。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