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互联网时代传统分析方法如何应对?
前面的话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很大改变,企业商业模式本身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分析方法应该如何应对?
晚上听了一场关于杜邦分析模型的在线课程,讲课的李老师有商学院讲师、专家顾问、MBA等各个头衔,实践经验也非常丰富。他选取的分析对象主要是2014年财务500强企业的前20,结各企业特点,对比了各企业总资产收益率、权益系数等指标的差异和原因,以及如何实际去应用这些分析指标。
ROE好企业就好吗?实际分析中并不能如此简单粗暴地下结论,比如说中国银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在上市公司里一直是最好看的,但事实是,银行的高ROE更多是由权益系数贡献的,也就是银行所使用的财务杠杆,这是金融及类金融行业普通存在的事实。高杠杆隐藏了高风险,这是不容忽视的。
这也是杜邦分析模型的特点,将最后的指标逐步进行分解,还原到最原始的业务,让分析者可以结合行业特点更精准地发现数字所包含的信息,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经营业绩。
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分析方法是否已经有无法应对的情形呢?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主要是源于昨晚从@正和岛看到的一篇演讲稿,对我触动很大。
文章作者是艾佳生活CEO潘定国,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成本、差异化等传统企业战略已经不能满足管理需要,应该重新归类。
商品战略。更接近传统制造企业,重点关注产品,比如农夫山泉,核心竞争力是成本管控、渠道、销售,从指标角度来说,强调的是快周转,高毛利,低库存。
用户战略。核心是强调用户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用一个量化指标来看,就是频率,决定了公司的市值,如腾讯的微信,新浪微博。
平台战略。平台战略的核心竞争力是有流量。有了流量之后,你的商业模式是靠流量转化来实现,表现形式有客单价、广告费等。罗辑思维是最典型的例子。
生态战略。它最核心的竞争力实际是产业价值链条重构,比如阿里巴巴、腾讯、乐视。
互联网时代,即便是传统企业也在发生改变,多元化经营、兼并重组、多样化投资等等,更不用说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商业帝国。那么,这些企业可以怎样使用杜邦分析模型呢?我想,可以从两个维度考虑。
首先,杜邦分析模型的最大特点在于它针对收益率指标进行逐级拆分,形成一系列相明细指标,并体现出指标间的联动关系。对于互联网公司,杜邦分析法的理论是完全可以借鉴的,需要的是结合企业实际业务特征,适当调整具体的明细指标。比如,如果是投资类公司,销售净利率可以设计为投资收益率,而针对依赖用户流量的企业,周转率可以考虑用用户系数替代。
其次,杜邦分析模型还可用于目标管理,为了实现目标收益率,从指标方面入手可以有哪些可能选择?是提高价格还是加速周转亦或是加大杠杆?这种预测方式仍是企业可以借鉴的。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