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审计问题记
来说说最近一周遇到的几个小问题:
1、刚毕业,刚入职,如何快速融入审计?
前段时间有个小朋友,刚刚进事务所工作,总是不停的每天发信息问我问题。作为朋友来说,我要给他讲,但是,很多问题,他并没有去想,或者还不知道审计应该怎么做。还没有融入到审计工作中。会计知识虽然考了AA,但是感觉还是很薄弱。
其实,审计很简单,审计方法无外乎几种,询问,观察,检查,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函证,分析。这些方法我都可以脱口而出。其实就这么些东西。这小孩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个资料企业没给。很多刚工作的小孩可能都会这样,不敢,或者觉得自己是个新人。这个观念是需要改变的。
你出去审计,你代表的就是专业,就是行业的专家,不管你工作了几年,你需要企业来配合你工作,没有什么工作是完不成的。
当然也不用怕丢人,不会就问,有什么说什么,问的多了,见的多了,慢慢的,会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我也经常会问企业一些问题,有些时候是因为企业的处理太复杂,我短时间内实在理不清他们的东西,有时候是遇到一些特定行业的做法或者处理,之前没见过,但是这都是学习的机会。就因为没见过,所以才要问。我自认为我研究的各种财务和审计软件已经很多了,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但是PEOPLESOFT和Axapta都是我在客户那里最先接触的,我有很多大公司的一整套的标准的处理方案,我研究每个公司和客户的做法和处理,不管对还是错,好与不好,让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当之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便可以应用自如。不仅仅是审计,很多时候我更愿意去做一些咨询的工作,帮客户解决问题。
我们干审计,不应该是去为了去审而去审,不是说你本事能力有多强,去了挑挑毛病装一装,既然你去了人家公司,你见的公司和行业更多,你就应该能够切实通过你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去帮助企业去改进。不管是流程,会计处理,财务软件等等各个方面。
有时候客户也会专门打电话来问我很多问题,有些人可能都把我当成12366了,我从来没有拒绝过,当然,也有很多问题我也不好回答,因为我毕竟也不是面面俱到的专家,但是所有人问过我的问题,不管我当时有没有能力回答,我都会在短时间内通过各种方式把这些问题解决,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学习的过程。
刚毕业之后工作,可能做的更多的是一些基础性的,机械性的工作多一点,或者给你几个简单的科目,做做底稿。
首先,你可能要做的是取得证据,复印打印,核对一些数字,复制黏贴底稿。取得证据,就是要搜集很多资料。虽然看起来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活。
但是你首先要知道,搜集这些资料,是干嘛用的,如果让你提供资料清单给客户,你能写的出来吗。你搜集的每一个资料,都是有它对应的用途的,你要迅速的掌握,审计哪个项目,需要做哪些工作,相应的看什么资料。举个例子,大家都是正规的工作,如果审职工薪酬,你知不知道每个月都会有社保的缴费单,社保的缴费单后肯定会有社保的收据,而且收据上也会清楚的写明每一项社保的金额。每年年初要申报平均工资,还要调整缴费基数,这些都有对应的申报表,没在企业工作的话,有些人工作了几年了可能也不知道有这些东西。再举个例子,如果注册资本发生了变更,除了验资报告以外,还需要修改后的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商务局的相关批复等等,当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你要根据你发现的问题,迅速知道你需要什么资料,并且能在你收到的资料中,迅速找到你需要的信息。
其次,不要为了做底稿而做底稿,我总是告诫那个小朋友。拿到报表之后,第一件事是要把报表和账对照一遍,确定报表和账是一致的,然后再去看。同样的事情在固定资产中也很常见,这是前几天一个小朋友刚刚遇到的问题,固定资产测折旧,首先你要做的不是拿过来就测,你要先对照一下固定资产的原值是否一致,如果连原值都不一致,那还测什么,测对了那也是才是错的呢。
然后就是各科目间的勾稽关系,折旧与成本费用,或者职工薪酬与成本费用,他们之间是否都是匹配的,这些都需要去验证一下。有时候你发现对不上,实际上,肯定是可以对上的,因为有借就有贷,这笔钱总有地方来,有地方去,这时候你就去看分录,去看他们的帐,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整个企业的账务处理方式,甚至一些业务的流程,就这么慢慢的就很清楚了。
你做了很多的工作和程序,复核人可能不会去看你的每一步骤的程序,你一定要有一个总结性的东西,或者是一个公式,或者是一个总表,或者是一句话,让人一目了然的知道你做了什么,和你的结论。不要像一堆废纸一样,密密麻麻的一堆表格,复印的一堆的凭证给别人看,很少有人真的会仔细的去看你复印的每一张凭证吧,别人看到了你复印了很多凭证,但是这些凭证是什么,代表着什么,你需要总结到一张底稿中,清晰的说明出来,主要要表达出你做这些的目的,做的方法和程序的内容,最后是你的结论,能用数字表述的,尽量用一些数字,或者百分比。
2、审计思路
审计,要锻炼自己的推理能力,企业的思路和做法,你要了解和清楚,但是做相关的验证和测试的时候,不要局限于顺着企业的做法和思路,按照他们的处理方式在做一遍。你要学会倒着查,用相反的方式,去验证你的结论。也就是,审计需要学会推理。
举个例子,前几天做尽调的时候,跟一个PE合作,这个PE就是很死板,很仔细,又很娘们的一个男人。因为毛利对他很重要,于是他要验证企业的成本,他认为,企业的收入已经可以确认没有问题,就是成本,当然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毛利代表着这个企业真正的盈利能力,一个PE,肯定要重点关注。但是他的做法是,要按照企业的核算方式手工计算一遍,最后确定单位的成本,收入因为他是确认的,这样就能算出毛利。实际上呢,我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这个企业成本的计算非常复杂,而且是用计算机算出来的,花这些时间,实际上劳民伤财,我的提议就是,倒查。因为企业存货的周转率大概也就两个月左右,首先我对所有的存货进行了盘点和函证,已经证明的期末存货是没问题的。也已经对所有的应付账款进行了函证,其结果也可以去证明存货的采购的正确。而且产成品的贷方与成本的借方金额一致,而且我们也拿到的所有的发货记录和相关单据和凭证。该企业每个月的毛利变动幅度不大,都维持在该行业的一个正常范围。所以,收入确定,毛利也正常,因为期末存货已经经过验证,所以以期末存货为起点,用倒扎的方式去验证,完全可以对该成本确认。其实该公司的收入成本毛利都应该不是最重点的问题,需要重点查,但是其实出问题的可能性和风险其实看起来并不大。相反,很多风险很大的问题,该PE却根本没有意识到。
比如,该公司的关联方众多,关联关系往来复杂。关联方往来款才应该是重点需要关注的。因为我们只对该集团的其中一个业务的公司进行调查,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是投资主体。而我怀疑,这些关联公司的费用,有交叉的情况。所以很有可能不属于我们调查的主体公司的费用中包含其他公司的费用,或者我们调查主体公司的费用记在了其他公司,因为他们关联公司之间的代垫款代付款很多,且都是挂在了往来账,那既然往来款中关联往来这么多,那么就很有可能会有这种情况。但是此PE压根就没意识到。合作过无数的奇葩,这是第一次遇到奇葩的PE,至于奇葩的过程,就不多说了,会让人吐血的。
还有合并的问题,先不多说了,回头再专门说这次合并的问题。
3、某些企业的税会处理问题
最近还接触了一家小企业,他们问了一个问题,说是他们帮公司总经理支付了社保,连他个人负担的那部分也是公司支付,问我这个该怎么办。其实这个很简单,会计上这么做,我认为是可以的,因为该公司就是帮他们总经理交社保,而且也不会让他们总经理去还这笔钱,会计上正常进费用,这个没有问题。但是涉及到所得税的时候,要把这笔费用纳税调增,这就是税会差异嘛。
由此我又想到之前的一个故事,有一个朋友去了一家企业做财务经理,然后说这个企业的会计要求必须做两套账,每天什么都不干,就是在找发票,好像没有发票就不能入账了。从会计的角度来说,很多东西都可以入账,因为你就是付了这些钱,就是发生了这些费用,可能真的没有发票,但利润表是反映你的经营成果的,你不记账,怎么能正确反映呢。你可以用其他的凭据来记账,但是不可以税前扣除就是了,本身会计准则和税法就是不一样的。记账要按照会计准则,交税要按照税法。现在很多企业的小会计,总是按照税法去做账,完全就是不懂会计原则。
又写了好多废话,很多天没写字了,还有好多想写的东西,也没有什么逻辑,睡觉。
最后,大家不妨说下你们想看什么样的文章,不管是审计、技术、生活、职业...一切都可以,可以告诉我,作为参考。来自你们的心声,才是真正的需求。但是,不代写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