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研究单打独斗OR团队一起玩?
以下是会员群关于研究是单打独斗 OR 团队一起玩的语音深度讨论,由平台编辑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巨熙杰(云七)整理而成。
TripleA135:团队这个东西说白了是一个鸡生蛋或者蛋生鸡的问题,如果你没有水平,没有独特的能力,比如对数据库特别熟、数据能力特别强、或者说能特别好的讲故事、英语写作特别好,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能力,那你加入团队恐怕也没有机会。
TripleA135:所以年轻的时候单打独斗一开始也可以,国内要求还没那么高的,先做点东西出来,自然就会有朋友,有了朋友之后你再去做,工作就容易了。
TripleA135:而之前单打独斗其实是最容易积累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因为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去解决,大到一个IDEA怎么去说,小到一个数据怎么去整理,一个数据库里很细节的东西怎么去做出来,这都是需要时间、耐心和技术的。
TripleA135:团队这东西呢,相互配合是一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呢,就是大家要在一起,也不能叫情投意合吧,应该是叫臭味相投或者怎么样,反正一起工作要很开心,然后很愉快,交流很顺畅,否则是不行的。
TripleA135:比如我有一个团队其实就不是很顺畅,因为我做工作是不希望别人随意来打扰我的,而他呢,可能是那种…学派,就是说他做的非常快,不行就丢,而我是那种先想明白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再动手的人,这样的话,即便对方能力很强,比我强的多,可能我也不会轻易再去跟他合作。
TripleA135:就像某位老师说的,研究这东西,团队也好,合作也好,一方面要出成果,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做的开心,因为只有开心才能伴随你一直做下去。科研这东西,说实话还是很孤独的,很无奈的,可能一个程序要调很久很久,比如我有一段代码,一百多行,从去年11月一直调到今天,还在继续调。
TripleA135:当然,诸位也可能认为这是一个拖延症的问题,我最近因为有小孩,确实做的也比较慢,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我发现我的心态不一样了,我会尽可能去找,就是说我发现哪里有不一致的地方之后,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不一致,是我代码的问题、还是我选择的标准、还是数据库本身的错误,我都想知道,做到万无一失,换我过去的做法就是做不到就算了。
TripleA1-philips:说的挺对的,我接着说一下。我对团队,实际上也是持怀疑态度,比如我做儒家的实证研究的时候,事实上,团队根本没法支持,第一是做这个数据库,结果是怎样,没法预期。第二就是说如果是团队去收集数据的话,因为都是竖排版繁体字的这种地方志,所以说质量未必能保障,因为很多繁体字,我们现在很多人接受简体字教育,未必能看清楚,所以有时候寄希望于一个研究团队,不如寄希望于我们自己能够努力的多上心。
TripleA1-philips:其次就是说到讲故事,实际上做儒学研究,特别是会计、金融或者管理,如果不读十三经的话,讲出来的故事会被搞儒学或者搞史学的人笑话的,就说你没读过书,讲故事的前提实际上是要求有比较扎实的经学和史学的底子,因此有的研究你只能自己做,你找不到那么合适的研究伙伴。
TripleA1-philips:我也曾经尝试找学儒学出身的人一起合作,但是他们对于实证研究方法甚至于我们经济管理类的研究方法呢,一方面是陌生,另一方面他们那个领域实际上纯粹是自行研究或者称之为文本研究,和我们的研究路径一点都不同,所以说,找合作伙伴是很难的事。
TripleA17-红星闪闪亮:如果自己有兴趣,还是自己努力沉下心来,做个独行客,慢慢积累吧,学问还真就不是急于求成的。
TripleA219-徐慧:@TrippleA1_philips?我很钦佩您这种做学术的态度。合作的团队固然很好,但是合作关系之间也是有风险的。这种关系如果不稳定的话,可能并不如自己独立完成。而如果一篇文章自己事事亲为,反而是提高自己能力的好途径。额,但不一定是出成果的捷径。我当时您那论文就在想这个搜的量颇大,没想到您自己完成的。值得学习。我觉得,如果合作者之间的信任不够,了解不够,合作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TripleA219-徐慧:我觉得,如果合作者之间的信任不够,了解不够,合作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TripleA0-水皮:合作是看眼前,还是看长远……这真是要看人。都想得到,反而得不到,能付出,不注重眼前,不计较得失,反而可以合作长久,文章出多了,谁没有第一作者?
TripleA76-鲁菜园人:所以重在人,而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