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边际
安全的标准:安全的概念只有建立在一个客观的、而不是投资者心里的基础之上时,才是有用的。必须要有明确的、成熟的标准来定义或者最起码是指明何为安全。安全性不是绝对的,而是在通常和可能情况下可以免于遭受损失。
对于安全性的考察,需要考虑:
1、股票的安全性不是以每股净资产来衡量的,而是以公司的未来自由现金流来衡量的;
2、对于安全性的考察,应该更考虑到萧条期的情况,而不是繁荣期;没有一个行业能够完全避免经济萧条的打击。优质公司不可得并不是购买劣质公司的理由。
3、舍安全而取收益得不偿失。收益与风险之间不存在数学关系。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操作,不同投资工具的预计风险的精确计算都是办不到的。有效地操作要求风险尽可能均匀,以减少运气的影响程度,并让概率法则发挥其最大作用。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做到这一点,但在经济萧条期间,许多风险投资可能同时崩溃,于是投资高收益工具的人们会在一段高收入期间之后经历一个突然的大幅蚀本。本金风险与收入回报是不可相互抵消的。更好的挑选程序是从能接受的最低安全等级开始,备选的股票至少都应该在这个底限之上。
4、必须采用明确的安全标准。挑选优质股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排除过程,所以应该引入非常明确的规则和标准,以剔除那些不够资格的公司。包括:性质和区位,规模(“临界点”都是凭经验大约估计的,如果投资者认为更有道理,完全可以采用自己的标准)。适合投资的股票必须拥有一个能显示公司成功的经营和稳定的财务状况的记录,因此现金流贴现模型不适用于新公司和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股息记录也许应该是考虑的因素之一,能够支付股息的公司从总体而言优于不能支付股息的公司,但这一事实本身却不能成为一概排斥那些不支付股息公司的股票的理由。
5、安全性的考核期限:目前证监会新股发行要求提供三年又一期的财务报告,这对于考察安全性来说显得过短,我们认为五年以上一般来说七年可能更合适些。以下因素可以认为是有利的:一个上升的利润趋势;非常好的当期表现;考核期内任何一年都有令人满意的高于预期的业绩。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