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家的账是怎么理的?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教科书上、会计准则、老师教过差错调整,纳税报表也留个这个位置给企业,我就不明白干嘛要重新做账?
【为了尽快挤身资本市场,某些企业受江湖郎中误导,大动干戈理帐。合法吗?有效吗?本文对所有会计核算不完善的企业主、投资人、事务所、会计相关人士等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这真是个很隐私的问题。
资本市场火热,特别是新三板开闸放水,审核比主板、创业板降低几个档次、且只有两年或两年一期的业绩考核,报告期内补税的成本相对较低,没有业绩要求等,这些优厚的条件让各方神圣开始蠢蠢欲动。为了满足报告期的信息披露要求,原来会计核算本不规范的企业开始请各路神仙指导理帐,以达到蒙混股转公司法眼的目的。
怎么理帐?大学教材上没有,老师也没有教;主管会计工作的财政部也没有规范统一的指导意见。既然没有标准,神仙说的当然就是标准了。于是乎各种所谓的理帐方法就粉墨登场,有的拆凭证重做(还算全面、彻底);有的记一部分收入进到账内(有帐外收入的);有的调调成本的(成本不规范,没有发票的)等(本人不会理帐,只是听说,所以概括不全),目的是达到两年财务资料配比。
也不知道哪个如来佛定的是两年业绩对比,这个太容易做到配比了。
不过这可苦坏了我们的会计朋友们了。要做到银行流水和进、销、存一致、往来一致、成本重新核算等可不是说说这么简单。某些神仙站着说话不腰痛!
笔者在这里不是推荐理帐的方法,只是探讨一个问题:如此理帐,姑且不谈其他的,合法吗?因为我们每月的报表是过去式了,现在做出一套与过去不一样的过去式来,税法、会计法不允许吧?
如果真的要找依据的话,教科书上、会计准则、老师教过差错调整,纳税报表也留个这个位置给企业,我就不明白干嘛要重新做账?如果那些需要调整的事项是真实合法的话。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