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为什么4
面对这个,我们知道提问的人一定是把合并报表认为只有权益法,那么我们就必须首先要明白其实合并报表还有成本法,也就是你不必须把个别报表的长投转为权益法。在了解这个前提下,然后才是分析如果用权益法合并报表,那么思考为何还要把母公司个别报表的长投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合并报表分为权益法和成本法,所谓权益法也叫模拟权益法,要在单体报表原来没有对相关经济业务时,合并时进行权益法核算,得到相关数据,然后在此数据基础上再进行相关抵消。所谓成本法,则不需要把原来单体报表的相关经济业务,利用权益法进行模拟核算,然后调整抵消。而是直接进行调整抵消,当然成本法不是需要做调整分录,成本法也是要做分录,只是不需要做模拟权益法的分录。
究竟是权益法编制好还是成本法编制好,这个不同人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权益法编制好理解,有人认为成本法编制简单。CPA教材采用权益法,但是不代表成本法编制就不存在,只是教材有其考虑,比如理解上更好,抵消不容易遗漏。
看完以上这些文字,有的人可能说了,什么合并报表,什么权益法成本法,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编制合并报表,为什么要什么调整抵消分录。那好,咱们先来简单说一下为什么要调整抵消分录,这又要有请王大妈登场了。
王大妈用100万现金成立了“王大妈水饺公司”,王大妈听说隔壁村有人也想打着王大妈水饺的名义,于是王大妈又在隔壁村从“王大妈水饺公司”账户上拿出50万,成立“王大妈水饺大王公司”。如果就因为王大妈投入100万,成立了两个公司,如果直接把王大妈水饺公司和王大妈水饺大王公司的账本相加。则库存现金项目=100万,长期股权投资借方=50万,实收资本贷方=150万。怎么资产负债表一加,王大资产凭空增加了50万?这是会计魔术吗?所以肯定需要进行调整。站在整体角度来看,王大妈水饺公司从账户拿50万,投资成立王大妈水饺大王公司,不存在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 50,贷:实收资本 50),所以直接抵消这笔分录即可。如下图所示:

续上例数据,如果王大妈水饺大王公司,实现净利润80万,计提盈余公积8万,假设不考虑税费等其他因素。此种情况下的调整抵消分录,就不是原来那么简单了,但是不管你怎么调整抵消,最终站在整体角度来说,王大妈投资100万,然后赚了80万,最终资产为180万。
在以上表格数据中,调整抵消分录只是(借:实收资本 50万,贷:长期股权投资 50万),这个好理解。但是现在王大妈水饺大王公司实现了净利润80万,还计提了盈余公积,,那么此时按照权益法编制合并报表调整抵消分录。
王大妈水饺公司个别报表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80万
贷:投资收益 80万
这里也就是不少人问的为啥要将原来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当然如果你用模拟权益法编制调整抵消分录,这个分录是不能少的。但是你如果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也不必做这个分录。具体跟着笔者慢慢来了解。
王大妈水饺公司投资时的长投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50万
贷:银行存款 50万
那么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130万(80+50),根据以上数据,这个长投肯定需要抵消,站在整体角度哪来的长投。水饺大王的权益需抵消于是需要一个调整抵消分录。
借:实收资本 50万
盈余公积 8万
未分配利润 72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 130万
(此时这个调整抵消分录,和上面调整抵消分录(借:实收资本20万,贷:长期股权投资20万)是一个性质,只是因为增加了本期实现净利润80万,然后王大妈水饺大王公司权益项目变为(实收资本50万,盈余公积8万,未分配利润72万)。但是是不是这样调整抵消分录就做完了呢?注意在模拟权益法下,王大妈水饺公司个别报表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80万,贷:投资收益 80万)。但是合并报表是把王大妈水饺公司和王大妈水饺大王公司报表并在一起。如果就此完结合并抵消就会存在合并报表利润=王大妈水饺利润假设为0+王大妈水饺大王净利润80万+ 模拟权益法个别报表分录80万(借:长期股权投资80万,贷:投资收益 80万)。如此一来,这不是重复了投资收益金额吗? 所以还要继续调整抵消。
调整分录借方肯定需要一个借:投资收益 80万,其他还有什么科目呢?先不要着急考虑其他什么科目,我们先来了解这个80万其实就是母公司享受子公司当期的净利润(也就是当期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这利润数据用公式如何表达呢?母公司享受子公司当期的净利润=年末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少数股东损益。如何将此表达为调整抵消分录,也就是CPA教材中的分录
借:投资收益 80
少数股东损益 0
年初未分配利润0
贷:提取盈余公积 8
向股东分配利润 0
年末未分配利润 72
王大妈的这个例子只是把合并报表调整抵消最初的道理阐述一下,当然实务中和考试中,肯定不是这么简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可以通俗化理解为三步走,先汇总子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然后抵消权益类投资与子公司的权益资本,最后抵消内部交易。不管你怎么调整抵消,最终不能报表真实反映经济业务,不虚增虚减资产、负债。
以下还是举一个稍微和教材符合的例子,来说明合并抵消相关的问题。
甲公司,2019年1月,由左岸金戈用银行存款投资500万成立。同月甲投资又成立乙公司,假设2019年甲公司除了以下分录,不发生其他经济业务。
甲公司分录-M
借:银行存款 500万
贷:实收资本-左岸金戈 500万
甲公司,2019年1月,用银行存款投资200万成立乙公司。乙公司2019年实现净利润100万,提取盈余公积10万,乙公司宣告对甲公司分配现金股利50万。
(此时乙公司实收资本200万,资本公积0,盈余公积10万,未分配利润 40万。)
这个业务最终合并报表要体现啥?站在整体角度,投资500,赚了100万,那么还剩下资产总额为500+100=600万。所以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最后要体现这个数据出来。
1:甲公司,2019年1月,用银行存款投资200万成立乙公司。
甲公司分录-A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200万
贷:银行存款 200 万
乙公司分录-B
借:银行存款 200万
贷:实收资本-甲公司 200万
2:乙公司2019年实现净利润100万,提取盈余公积10万,分配股利50万。(此时乙公司实收资本200万,资本公积0, 盈余公积10万,未分配利润 40万),假设这100万实现净利润不考虑税费和其他因素(比如收入200,成本100,都是以银行存款收支)。
甲公司分录-C
借:应收股利-乙公司 50万
贷:投资收益 50万
乙公司分录-D
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10万
贷:盈余公积 10万
分配股利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50万
贷:应付股利-甲公司 50万
乙公司业务发生分录 -E
借:库存商品 100万
贷:银行存款 100万
借:银行存款 200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万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万
贷:库存商品 100万
以上业务发生分录,不考虑税收因素,为了简化,在乙公司资产负债表为,货币资金100万,未分配利润100万。在以下表格中,以绿色区域展示。然后把甲乙公司资产负债表数据并在一起,

如果只是简单把甲乙资产负债表相加,则资产=权益=850万?【注意这里不是1110,而是资产借方1050-资产贷方200=850万】这肯定是错的,本质上如前面所说,站在整体角度,投资500,赚了100万,那么还剩下资产总额为500+100=600万。所以需要调整抵消。
如果用权益法编制合并报表:
甲公司单体报表分录如上,乙公司单体报表分录如上。(以下分录后缀W1-W5是为了便于与下图合并报表结合起来查看)
1--按照权益法,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0万-W1
贷:投资收益 100万 -W1
2--乙分配现金股利50万
借:投资收益 50万--W2
贷:长期股权投资 50万--W2
3--长投与权益抵消
借:实收资本200万--W3
盈余公积10万--W3
未分配利润 40万-W3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200--W3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50万--W3
长投与权益抵消,原理见以上王大妈水饺合并数据举例。此处不再重复解释。
4--投资收益抵消(甲公司投资收益100万,与乙公司本年利润相关科目抵消)
借:投资收益100万--W4
贷:提取盈余公积 10万--W4
向股东分配利润50万--W4
年末未分配利润40万--W4
投资收益抵消,原理见以上王大妈水饺合并数据举例。此处不再重复解释。
5--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抵消
借:应付股利 50万--W5
贷:应收股利 50万 --W5
如果把相关数据用表格体现,把调整抵消分录输入表格,最终形成如下数据。

权益法编制合并报表下,最终资产=600(650-50),权益=600(690-90),注意不是740啊,是资产借方650-资产贷方50=600万,所以最后,资产=权益=600万。
有人看到这可能会说了,哦,我终于明白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权益法和成本法,成本法下个别报表下,虽然不对子公司损益进行随着记账,但是如果到了合并报表,如果用权益法编制合并报表,还是需要用权益法把该的账补上来。因此理论上不少人把权益法是作为“单行合并”法,当然也有人把权益法视为“计量基础”。当然此处就不讨论这些了。
前面我也说了,不是说了还有一种合并报表编制方法,就是成本法。也就是说可以不需要个别报表在合并时,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
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
原则是把甲乙看作是一个整体,乙公司向甲公司分配股利50万,其实就是等于从左口袋往有口袋掏钱啊,甲公司和乙公司对此都做了分录,所以都要冲回。还有乙公司提取盈余公积10万,合并报表不需要体现,所以乙公司也要冲回这个分录。因为站在甲的角度,你乙公司提取盈余公积只是子公司权益内部数据变动而已。
调整分录:
借:应收股利-乙公司 - 50万
贷:投资收益- 50万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50万
贷:应付股利-甲公司 -50万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 10万
贷:盈余公积 -10万
经过这个调整分录,甲公司分录-C,乙公司分录-D,不复存在了。
经过以上调整分录,还剩下如下分录。
甲公司分录-A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200万
贷:银行存款 200 万
乙公司分录-B
借:银行存款 200万
贷:实收资本-甲公司 200万
甲公司分录-A和乙公司分录-B,摆在一起,最后就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200万
贷:实收资本-甲公司 200万
但是站在总体角度,甲把200万投给乙,存在这些个分录吗?不存在,那么抵消。抵消分录:
借:实收资本 200万 (调整抵消分录黄色部分)
贷:长期股权投资 200万
经过以上这么调整和抵消分录,最后资产=权益=600万。如下图

注意:以上图表简化了很多,只是为了说明问题,很多细节没有列示,比如抵消内部交易分录,和实务中调整抵消分录存在差异的。
两种合并办法下,把甲乙站在一体化角度来看,最终的意思,用大白话解释就是,投资500下去,一年赚了100万,资产=权益=600万。
另外两种办法,调整方式不同,最终达到结果一致,一般来说成本法或权益法涉及的调整分录主要如下:
成本法一般涉及调整:
1:冲应收股利
2:冲分配股利
3:冲提取盈余公积
5:长投与权益抵消
权益法一般涉及调整:
1:调账面公允
2:结账存货
3:权益法调整长投
4:长投与权益抵消
5:投资收益与利润分配有关调整
6:应收与应付调整
7:其他调整
再次说明,以上例子简化了很多细节,调整表格也和实务存在差异,和教材例题也存在差异,只是为了说明成本法和权益法编制,都可以达到一定目的。并不是说只有一种办法。考试以教材为准,实务以实务为准。三遍!!!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