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审计报告中的问题列示与讨论(二)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撰写审计报告的能力是反映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财务报表
撰写审计报告的能力是反映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财务报表,净资产或者所有者权益就是审计人的真实能力和素质,资产是审计人员所受的教育、从业经历等,负债就是审计人员所欠缺的能力和素质。
下面继续列举审核审计报告中发现一些问题。
1.对业务不熟悉
尤其对刚开始撰写审计报告的新手来说,审计报告中的一词、一句就能看出是否熟悉企业组织的业务。
2.缺少量词
这个只能理解是撰写者疏忽了。
3.语言不够精练
精练的语言一是需要长期的写作锻炼,二是需要报告撰写者在写作中认真斟酌。
4.直接把工作底稿的描述照搬到审计报告
工作底稿里的描述需要经过提炼加工后才能放入审计报告,并且还要便于报告阅读者的理解。
5.问题定性的信息点缺失
阅读者如果单单从定性的描述上,很难理解发生了什么问题。
6.问题描述里缺少时间
整个问题描述里,没有体现问题发生的时间,仅在举例中,列举一个时间。
7.文学用语登陆审计报告
“一席之地”、“不可或缺”,文学报告可以用这些词语,审计报告用这些词语不妥。
8.逻辑错乱
已经不是逻辑混乱了,已经是错乱了。不是他们错乱,就是我错乱了。“在成功筹建过程中”,“成功”已经是结果,又来“过程中”?
9.问题描述中有多余的信息
多余的信息不仅不能说明问题,还干扰了审计报告阅读者的理解。
10.放一些不便于理解的词语在报告中
审计报告的阅读者一般不会亲自参加审计项目,对写在审计工作底稿里的一些术语、简称等词语是不易理解的,因此审计报告撰写者应在报告中使用清晰易懂的词语。
11.审计报告电子文档的文件名过于简化
文件名一般是有规范要求的。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